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十一年 把宣纸晒上“云端”

2024-07-29 16:10:09   来源:安青网

编前语

“这纸这么薄,是用来做什么的啊?”

“我一直很好奇,宣纸在还没干的时候就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晒干了之后为什么不会粘在一起?”

......

7月20日,在宣城市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里,安徽师范大学徽融新韵“融媒徽文化+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接连抛出一个个问题,“90后”宣纸晒纸工姚云夔耐心地一一解答。别看年纪不大,聊到这些传统工艺头头是道,熟悉、有见解,不时会提出一些自己大胆创新的看法。

11年前,姚云夔辞去在上海的工作,成为一名小镇回流青年,苦学宣纸制作技艺。一路摸爬滚打,他不仅习得一手好手艺,更是利用短视频这些新媒体,将宣纸技艺晒上“云端”,以新理念、新技术传承宣纸这一承载了徽香墨韵的千年古技。

姚云夔演示揭纸工序  □阿秀奕/摄

姚云夔正在工作  □王佳睿/摄

在“水深火热”中习得晒纸手艺

在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在繁华的大都市拼搏时,2013年,年仅22岁的姚云夔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不解的抉择——离开上海,回流小镇,走入依靠体力劳作、炎热潮湿的宣纸厂,苦学宣纸制作技艺。“没有什么复杂的为什么,就是单纯的喜欢,打小就对这些手艺很着迷。”姚云夔笑着说。

刚成为宣纸技艺学徒时,姚云夔刻苦学习着宣纸制作的全部技艺。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有两道工序,一道是水中捞纸,另一道则是火上晒纸。“捞纸”苦于冬,每当冬季来临,姚云夔要将双手浸入刺骨的冷水中,反反复复出水入水,常以一双通红的双手结束一天的劳作任务。“晒纸”苦于夏,酷暑时节,生产车间里的室内温度通常高达40到50摄氏度,姚云夔常在高温中辛勤作业,汗水打湿衣襟是家常便饭,“我们这一行里有句古话,就是说‘晒纸的娃儿不像样’。因为到了大夏天,我们当真热到要穿着短裤、光着膀子才能干得了活。”姚云夔说。

文化园里,姚云夔是少有晒过最传统土坯墙的年轻人。土坯墙由石灰加耐火砖打造而成,内部是实打实的烧火,墙面温度比钢板面温度更高,用温度计去测量火口,温度可高达100摄氏度以上。“温度的确很高,但没办法,就得忍啊,一个合格的手艺人就是得有这点耐力!”汗津津的晒纸生涯里,姚云夔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下,参透大国工匠一门心思,扎根于指尖技艺的专注与坚持。

当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红星宣纸厂)公开招募员工时,姚云夔同近30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徒一起进入厂房。10年过去后,最终只剩下姚云夔与另一名同行者还坚守在这条路上。“这门手艺肯定得让年轻人去继承的,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既然学了这门手艺,就要把它学好学精!”姚云夔自觉把传承宣纸技艺的责任扛在肩上,秉持“学了就要学精,学精才能传承”的坚定信念,神情严肃地许下承诺。

这一趟“自讨苦吃”的路途,姚云夔在“水深火热”中求得一条吃得了苦、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的匠人之道,在咬牙刻苦坚持下习得晒纸手艺。

把宣纸晒上“云端”获1.3亿次观看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98%的师傅年龄在55岁及以上,与姚云夔年龄相仿的晒纸工屈指可数。“除了蹲在车间里,年轻一代人还能如何传承传统技艺?”求变思维下,姚云夔踏上了用新媒体传播宣纸文化的道路,11年的晒纸生涯,他用一台台可连接网络的手机拍了7年传播宣纸历史文化的短视频。

从手工艺师傅转变为新媒体博主,源自一个偶然的契机。当时,一位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园区,随手拍下了姚云夔的工作瞬间。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后,不成想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喜爱,“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自己去拍,是不是也能拍火园区里的工匠师傅们,从而宣传我们的宣纸文化?”刻不容缓,姚云夔迅即行动,从选题材到拍素材,从视频剪辑到文案设计,从封面制作到账号运营,他一个人慢慢摸索钻研。

“我之前想拍负重180斤原材料爬山的师傅们,他们一般都是每天凌晨2:00起床,3:00开始干活,6:30就开始下山。”为拍到理想视频素材,姚云夔在凌晨3:00起床,收拾好行囊后,立即驱车赶往生产园区跟拍。“这几年,不是在晒纸,就是在去拍视频的路上。”姚云夔笑着说,自己总想着精益求精,所以休息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去拍视频了。

其实,姚云夔创作的视频不比制作精细或画面精美,更多的是依靠“真实”二字赢得众多网友赞誉。比起唯美的拍摄风格,姚云夔更想记录师傅们的真实工作状态,抓拍每个动作、细节;完整拍摄宣纸制作的108道工序,思考如何更细致地拍摄出从一团树浆到一片纸张的变化;记录下那些即将濒临失传的宣纸制作工序,激起更多人的兴趣,唤起更多人的关注。“我相信拍得更详细一点,网友看到后就能够更了解我们中国的造纸术,更清楚一张正宗的宣纸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目前,姚云夔的视频和直播收到了众多网友的喜爱,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已达到7000多万,全网共有1.3亿播放量。以“宣纸技艺”为短视频核心主题,以“宣纸制作流程”为线索,以厂房里诸位工匠师傅为主角,姚云夔将宣纸“晒”上云端,把新媒体账号打造成宣纸文化传向远方的窗口,打破时空壁垒,让更多人能够一睹宣纸何以“墨韵万变,纸寿千年”。

变身博主在线开讲宣纸文化

“大家常说,国酒茅台、国纸红星,如果你想要买到一张真正的宣纸,那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走进直播间,姚云夔摇身一变成了新媒体博主,在线科普宣纸的制作工艺、辨别技巧等。有时还会现场演示宣纸制作工序,并且搭配上一定的工艺讲解,“为什么我们的纸张能分得开,是因为里面加入了野生猕猴桃藤汁,这种材料能够悬浮纸浆,最终起到分张的作用。”镜头前,姚云夔自信大方,侃侃而谈。

工作中,姚云夔最大的乐趣便是为游客答疑解惑,时而解答关于宣纸制作的知识,时而为其选纸、用纸提供参考建议,这也激发了他尝试博主角色的好奇心。“宣纸是咱们造纸术的一部分,是安徽的一张名片。既然拍视频有人看,那我能不能走到视频中为大家在线讲解呢?”就这样,架起一部手机,姚云夔从线下走到线上,充当着讲解员角色,搭建起宣纸技艺与远方网民从“相识”到“相知”的桥梁。

直播间里,姚云夔以口头讲解、现场演示、答疑解惑等方式,与网友们互动,与其说是直播,更像是一堂又一堂浓缩精华的精品课,知识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显著,逐一解决网友们的种种疑惑。姚云夔也因此被身边的朋友们昵称为“红星文旅小姚”“宣纸小姚”。

“这些称谓都是大家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在千年宣纸文化面前,我的使命就是传播好它,把宣纸技艺上传至互联网云端,让更多人知晓宣纸的制作工序,让更多人见识这项沉淀了上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姚云夔说。

“造纸不易,苦不堪言。幸事拥有宝,造纸术发明,宣纸千年不腐,得以让我大中华几千年前文化保存:史萌萌载,书画流传。”姚云夔把这一句话写在了短视频平台的简介里,也无形镌刻在他的心间,促其矢志不渝地晒好日常工作里的每一张宣纸,笃行不怠地“晒”出宣纸一张张闪亮耀眼的新媒体名片。

实践团成员采访姚云夔(中)   □阿秀奕/摄

(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李美莹 李家榕)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