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埃及开罗进行的2022年射击(步手枪)世锦赛中,代表中国队出战青年组比赛的安徽17岁小将姚千寻和队友罗紫照、冯思璇发挥出色,携手在女子25米手枪团体决赛中以16∶4击败韩国女队,夺得金牌。10月17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姚千寻的母亲和启蒙教练,讲述这位安徽射击小将的成长故事。
中间右一为姚千寻。(受访者供图)
姚千寻今年17岁,来自安徽芜湖。2019年,14岁的姚千寻首次参加全国大赛,收获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10米气手枪团体金牌和个人铜牌。2021年5月,姚千寻与队友胡凯获全国射击锦标赛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冠军。2021年9月,姚千寻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25米运动手枪银牌。
有灵性,对自己要求高
2016年底,11岁的姚千寻因为在当年芜湖市阳光体育运动会射击比赛项目中的表现,被芜湖市青少年体育学校射击教练庄翼选中,开始了她的射击生涯。
“那次比赛过程中,这个小孩给我的感觉是有灵性,身体的协调性很好,对射击的感觉不错。”10月17日,庄翼向大皖新闻记者回忆称,当时他选了不止姚千寻一个人,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她一人。
在芜湖市青少年体育学校训练,姚千寻都是利用周六周日或者其他节假日时间,这样不耽误学习文化课。“训练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半到5点半。寒来暑往,她几乎没有请假。”庄翼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每次他讲的内容,姚千寻会自己去想,去领悟,然后反复的训练,“射击枪一支2斤多重,有的小孩举枪预习累了就会歇一歇,但是她休息间歇短,举枪练习次数比其他小孩多。”
姚千寻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运动员。庄翼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记得2018年的一次省级射击锦标赛,姚千寻获得冠军,“但是比赛结束后她跑到我办公室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没有打到预想的环数,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
2019年,姚千寻通过选拔进入了安徽省射击队,2022年入选中国国家射击队。作为姚千寻的启蒙教练,虽然现在他不带姚千寻训练,但是这些年两人之间并没有断开联系。“平时我们聊训练和比赛方面的事情,有时候她比赛成绩不理想,我也会开导她。”
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很强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姚千寻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溺爱她。相反,在母亲陶女士看来,姚千寻从小在生活中比较独立,自理能力很强,“以前我们带她出去旅游,她自己的行李都是自己管,不用我们替她收拾。”
“我们家是比较开放式的教育,她喜欢我们就支持。”10月17日,陶女士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在学习射击之前,姚千寻还学习过电子琴、跆拳道等。陶女士说,当初选择射击的时候,女儿说觉得比较有意思,想继续训练下去,作为父母,她们支持女儿自己的想法。
姚千寻刚开始从芜湖到合肥,在安徽省射击队参加训练时,陶女士和丈夫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去看看女儿。“在外面要听教练的话,不要贪玩,训练的时候能吃得下苦。”陶女士说,作为父母,虽然知道女儿训练辛苦,但是不会在后面给她打退堂鼓,更多的是鼓励她坚持走下去。
“运动员吃的苦是别人看不到的。”陶女士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这几年女儿在外参加训练和比赛,已经有三年的春节没有回家,最近一次回家还是去年的9月。“有时候她也会和我们说训练很苦,但是她说只要她喜欢都会坚持下去的。”
不想给压力,希望女儿稳扎稳打
“每次她获得奖牌和证书都会带回来给我们看看,现在这些奖牌和证书都放在她的房间里。”陶女士说,虽然女儿这几年很少回家,但是她会记得父母的生日,在当天给父母发红包,“有一次她在太原参加比赛的时候,还想着给她爸爸带礼物,后来她就带了当地的汾酒,现在经常给我买护肤品寄回家,上次参加全运会她就说要把吉祥物作为礼物带给我。”
这次2022年射击(步手枪)世锦赛,陶女士和丈夫也都在场外通过手机关注着女儿的比赛情况。知道女儿获得团体赛冠军的时候,夫妻两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女儿聊天,“因为她后面还有比赛,不能在这个时候打扰她。” 陶女士说。
陶女士说,身边很多人都夸赞女儿,但是作为父母,她希望女儿可以稳扎稳打,她怕过高的期望会给女儿带来压力,“不要过于计较一场比赛的得失,把自己的基础打牢,经验的积累是重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