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旅游,爱生活”,是朱红兵在专业领域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热爱并坚持做旅游研究的生动诠释。身为一名“越千山,投山河”的文旅工作者,随性洒脱与严谨认真在朱红兵身上完美契合。
朱红兵是黄山学院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旅游学院博士,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含游客体验、遗产治理和乡村振兴,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多个旅游研究项目,始终致力于破解旅游“密码”。
苦中作乐是科研必备技能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肯定也会喜欢旅行”。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朱红兵来到黄山学院执教。201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去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攻读旅游管理博士学位,2021年回国返校继续工作。从澳大利亚读完博士回来,朱红兵的头上多了一顶鸭舌帽。这顶帽子既不是用来遮阳防晒,也不是穿戴必备的“时尚单品”,而是他辛勤耕耘的见证。“刚来黄山学院的时候我发量不算多,但至少是一头乌黑的头发,现在这顶帽子我是不敢拿下来的。”朱红兵调侃,发量为自己的科研事业贡献颇多。
“这些肉眼能看见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个科研成果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对朱红兵来说,科研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研究遇到了瓶颈,比如在读博时对于某个问题需要深究,但追究得越深就陷得越深,“当时好像陷入了漩涡一直出不来,后来是导师的引导和鼓励让我慢慢走出来”。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他将这些困难和压力当作某种意义上的挑战,有时也是一种机遇,“失眠脱发也好,遇到难关也好,当我克服了这些困难后发现,自己对整个旅游行业的理解,甚至对学术研究的理解变得更深,教会了我如何辩证性地思考很多问题”。
“坦白地说,做科研当然苦”。采访中,朱红兵沉默了片刻,在科研的道路上他也曾困惑过、迷茫过。“但要看这苦怎样去定义,如果是我喜欢的事,我会觉得这种苦是一种乐趣。每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写论文项目,在别人看来很无聊,但对我来说能坐在电脑前研究文献其实是一种快乐”。他认为,苦中作乐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尽管研究和教学工作繁重,他依然竭力丰富自己工作以外的生活。
“我最大的爱好是旅行,有时间就出去看一看,但我喜欢带着问题去看,然后回来思考。其次就是游泳,从读博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年龄增长能切身感悟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从朱红兵广泛的兴趣爱好就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真切的热爱。
爱思考爱实践多出成果
“我回国以后做了很多服务地方的社会项目,比如代表学校和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以及徽州区文化旅游局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参与黄山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修订等”。在专业研究领域,朱红兵提到最多的是旅游产业化和文旅融合。十余年来,他为旅游事业尤其是黄山市旅游产业创新、激发旅游活力出谋划策,申报徽州文化产业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等,在调研实践中为各旅游胜地打造高品质人文、产业、生态名片。
朱红兵将爱思考、爱实践的习惯渗透到了生活和工作中。近期火爆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话题一定程度揭示了国内现阶段文旅发展的缩影,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花费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高强度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迅速走红。对此,朱红兵表示:“在不影响学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多多感受和体验世界是值得提倡的。在旅游过程中接触到的风土人情也能够对‘三观’的塑造起到重要影响。”他认为,文旅产业越来越成熟是“特种兵式旅游”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大量的青年旅游群体同样激发了文旅产业的活力;这种“极限挑战”式旅游有利有弊,旅行是为了更好地愉悦自己,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切勿盲目跟风。
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
朱红兵认为,教研相辅,教学和科研两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实现“共赢”。他说:“科研让我思考更多,而我的思考可以用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更多。”在去年主持的黄山风景区游客体验满意度项目中,他第一次大规模地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了解更多专业知识。他表示,未来会创造更多的平台或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走向田野、走向实践,从实际应用中感触更深。
凭借多次带领团队项目的经验,朱红兵总结出来,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了解、相互磨合,要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区分,在不同的培养方向让他们更好地去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比如在做问卷调查时,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敢跟游客交流,适合做电脑前的工作;而有的学生很外向,一天可以做几十份问卷调查。这些差异在课堂上是很难发现的,需要在实践中观察出来”。
朱红兵并不看重学生的天资聪慧,但要求学生必须勤思敏学,有一技之长。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传授知识和教导做人都要紧抓。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他并不讲课堂知识,而是用一百多页的PPT来和学生们探讨人生规划。第一要爱旅行,爱生活。第二要爱运动,爱阅读。第三要保持关注。最后要有大梦想、小目标。他说,学习社会科学专业,本质上要求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尤其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掌握旅游时事、关心旅游政策。“梦想可以大一点,但是要分成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去实现”。
拥有“大梦想、小目标”的朱红兵在未来仍然有很多目标,除了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之外,还会积极争取获批更多省级甚至国家级别的优秀科研项目。在促进文旅发展的研究道路上,他始终不遗余力。“我希望团队能更好地服务黄山市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助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给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治理支持,让黄山变得更美。”
□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徐德平、曹美贤、程冯敏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