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合肥工业大学第24届研支团:深山苗寨“传灯人”

2023-07-28 15:14:01   来源:安青网

7月19日,柴烨在结束支教返程的途中,收到了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长青第二小学六(1)班学生在今年全州联考中的数学成绩单。“去年接手班级的时候,他们班的数学平均分是49.12分,全班32名学生只有11名及格,90分以上的只有两名,全县17个教学班排名第十。而今年毕业考的数学平均分是74.35分,23名学生及格,10名优秀,3名满分,排名全县第一”。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柴烨的眼眶湿润了。一年前,学生们还在课堂上天马行空、作业本上乱涂乱画、考试答题时毫无逻辑,如今支教期满竟然送给她如此珍贵的告别礼物。

日前,合肥工业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3名队员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陆续返程。去年8月1日,由六名女生、七名男生组成的研支团分成三队,分别前往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城关第五小学、柳川小学以及丹寨县长青第二小学支教,在深山苗寨“点灯”“传灯”,把爱传承。

退却不难 但坚持更酷

“研支团选拔时,辅导员找我谈心,告诉我往届一直有学长学姐支教,希望我们继续传承下去。”合工大法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开俊是第24届研支团柳川分队队长。

用水困难是徐开俊和队员抵达柳川小学一直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生活用水,每天都靠县里的消防车送来,大家拎着水桶前往送水处提水”。日常洗脸、漱口还好,可到了洗澡和洗衣服的时候,只得一小桶、一小桶分多次运往宿舍。大家因此渐渐适应了洗冷水澡,到了冬天就用水壶烧水兑成温热。采访时,有队员调侃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

水电受限、爬坡上山是韩丽娜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既来之则安之,我要为深山苗寨的孩子做点事情。”韩丽娜是合工大应用经济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也是第24届研支团团长、城关分队队长。一年里,她始终铭记支教的初心。

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中,语言不畅一直困扰着韩丽娜。电话中曾因听不懂当地方言,多次被家长误解甚至拒接。无奈之下,她不仅专程办了一张当地的电话卡,还一趟又一趟地入户走访。当地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的家长帮着不想上学的孩子撒谎请假。一些隐隐的担忧让她和队员们坚定了支教的意义和价值。

柴烨是合工大应用数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支团长青分队队长。她曾参加“美丽中国”成长伙伴项目,在心里种下了支教的“种子”。去年,她义无反顾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

“老师,晚上我们冷得睡不着”。去年年底,贵州省出现强降温天气,寄宿学生盖的棉被由爱心人士捐赠,已经循环使用了六七年,早就无法保暖。到了晚上,学生不得不两人挤到一张床上,将两床棉被叠起来使用。看着学生手上、脚上的冻疮,柴烨当即发起了“寒冬有您 温暖黔东”的暖冬倡议,为长青二小330名学生募集到了棉被、羽绒服、棉拖鞋、保温杯、润肤霜等。

支教远比想象中难许多,会与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期而遇,可年轻的队员们依旧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因为退却很容易,但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坚持真的很酷。

课后辅导

入户家访

种下种子 静待花开

在柳川小学,徐开俊负责六(1)班语文、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普遍暴露出学习基础薄弱、上课不专心、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他提出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讲成语故事,帮助学生入眠,增进师生感情。很快,学生们喜欢上他的课堂,也愿意跟他敞开心扉,期末考试班级语文总分和平均分都位列年级第一。

七个女孩跟着妈妈租住在剑河县城,简陋的屋子只放得下一张大床和另一张上下铺。韩丽娜拿出准备的绿豆糕递给其中一个女孩,她没有立即吃,只小声说了句“谢谢老师”。当妈妈让女孩们一人一块分着吃的时候,她们仿佛尝到了世间美味,糕渣掉在床铺上,有女孩忙捡起来塞进嘴里。当队员拿出相机拍照,女孩们露出了或好奇、或羞涩的神情。“这些孩子,是我见过最美丽的花朵”。家访回去后,韩丽娜和队员为该家庭争取了每年一千元的结对援助。

受邀去当地教师家里做客,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女童得知韩丽娜和队员是前来支教的老师,立马用脏脏的小手捧出自己舍不得吃的大白兔奶糖分享给他们。“她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了第一次见面的我们。”韩丽娜告诉记者,类似的感动在家访过程中经常遇到。

从合工大第22届研支团开始,小润(化名)及其家庭就走进了队员们的视线。孩子接连因病夭折,父母鼓足勇气生下了小润,不料在小润七岁时还是被查出身患地中海贫血症。队员积极对接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筹款,帮助小润顺利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可由于父母缺乏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导致家庭负债累累。柴烨得知情况后,多次帮忙跑当地医保局补申异地医保备案,争取加大报销比例。

“刚开始,我很疑惑为什么学生到了周末不写作业,家访帮我找到了原因”。柴烨介绍,长青二小是一所村级寄宿制小学,她任教的六(1)班共32名学生,其中有8名留守儿童,7名来自离异家庭。这些学生大多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春耕秋收时节帮助爷爷奶奶插秧、收割,有的小小年纪就照顾弟弟妹妹还兼顾家务。“这些十一二岁孩子的肩上,承担了太多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为了这些学生,队员们用心、用情、用力种下一颗颗种子,静待花开。

十年支教路 最美是传承

这一年,合工大第24届研支团围绕“支教”的“教育”核心,潜心教书育人。初为人师的他们,在学校至少担任一门主课、多门副课的教学任务,平均每人每周课时二十余节。这一年,他们深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主题教育、计算机课堂、艺术启蒙、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这一年,他们每月开展一次“笔友计划”,与合工大260位青年志愿者结对,大小笔友往来信件1826封;每月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生日会,守护留守儿童渴望被爱的心灵。这一年,他们的足迹遍布剑河县、丹寨县的自然苗寨20余个、行政村组40余个,累计募集助学金24万元,结对帮扶17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服务期满,剑河县、丹寨县照例为这一届研支团举办欢送会,队员们收到了当地教师定制的苗服、亲手绣的鞋垫,和学生们一起吃蛋糕、拍合照、写通讯录。告别现场,师生们哭成一团。临走前,韩丽娜为城关五小二(4)班学生召开了一场“学习改变命运”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她再一次碎碎念,叮嘱学生不撒谎、不讲脏话、不在地上打滚、犯错要认真反省并诚恳认错、上课自信地回答问题、遇到校园霸凌要勇敢告诉家长老师等。“想要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但更多的是祝福吧”。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而这件事,合工大研支团已经传承了整整10年。校团委书记武国剑介绍,该校于2012年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支团项目,2013年正式选派第一批志愿者至今,10年10批101名研支团队员一路西行,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贵州省丹寨县、剑河县,扎根在大山深处、田野乡间,点燃西部青少年心中的火、眼里的光,用使命与担当在西部大地书写别样青春。即将到来的8月,该校第25届研支团13名新队员将接续奔赴深山苗寨,“点灯”“传灯”,把爱传承。

家访路上

师生参加冬运会

师生合影

点评

一年支教行 一生支教情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书记 武国剑

合肥工业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秉承着新时代赋予研支团的新的使命。这一年,他们筑牢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当好留守陪伴的“守护人”,争做助学公益的“排头兵”,持续开展“四点半课堂”、暖冬计划、1V1助学、笔友计划等助学筑梦活动,受到服务地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乡村振兴贡献合工大青年学子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我校第25届研支团的13名志愿者已经接过青春的志愿接力,即将踏上支教路,继续用爱心播种希望,用行动扶智助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唱响青春之歌。

匠心育人守初心

□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长青第二小学校长 李兴富

合工大研支团一直以来都秉承着匠心育人的支教初心,站好三尺讲台,连续8年45名研支团队员服务于我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导学生近千人。过去一年,5名队员教学任务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7门主要科目以及写字、劳动与技术、健康3门拓展科目,覆盖7个班级238名学生。他们主动作为、不怕吃苦、倾情付出、填补缺口,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基础认真备课,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经过一年的努力,任教班级所教科目成绩在向好、向善发展,有了极大的进步与提高,获得师生及家长的好评。

支教感悟

这一年,接力传承不断,扶智振兴并行。我走上三尺讲台授人以渔,走进田间地头调研交流,用笔写下支教的点滴,用心记住支教的真情。我深爱支教事业和山区学子,一年支教经历必将在我的青春熠熠生辉。

——队员 姚飞越

本着奉献的初心,我来到西部地区为乡村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这里的孩子像山里闪烁的繁星,既照亮了山区,也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支教岁月像一杯清茶,初尝微苦,回味却有绵柔的清香,值得感恩和铭记。

——队员 王 洁

一年的支教经历,让我对“支教一年,自教一生”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上,我是孩子们的老师;课堂外,孩子们宝贵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坚韧的性格成了我教学工作的指引,促使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队员 薛博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大湖名城到云上丹寨,支教这一年,我看到乡村教师的坚守,也看到了有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这些都让教育事业始终闪烁着希望,呼吁着一代又一代人接力。

——队员 杨 靖

时光匆匆,一年的支教旅程到达终点。还记得初识介绍自己时,讲台下那一道道好奇的目光;儿童节,正午的艳阳仍遮盖不了的笑脸;模拟测试后,因为错题而不甘的眼神;毕业典礼上,我们挥舞送别的双手。祝愿这些祖国的花朵,不负韶华,在今后的学习中勇攀高峰。 ——队员 孙奥淼

□本报记者 谢婷婷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