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刚到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中心学校时,姜晓晖的校长室位于校园行政楼二楼的最西边,之后他将校长室搬到了二楼楼梯口的边上,学生们前往功能室上课必会经过他的办公室。
从那以后,“永远敞着门的校长室”时常吸引性格活泼的学生伸头张望、齐声招呼“校长好”;偶尔也有学生前来报告:高年级哪位同学乱丢垃圾,班上哪位同学上课偷吃零食;办公桌上匿名造访的小纸条也随之多了起来,有分享家庭趣事的,有提出校园意见的,还有反映食堂阿姨打菜习惯抖手的......看似琐碎的校园日常,充盈着姜晓晖乐此不疲的教育时光。
1993年,姜晓晖从徽州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至徽州区呈坎乡中心小学(后与呈坎中学合并为呈坎镇中心学校)。2003年,他被调入城镇,先后在徽州区跃进小学、岩寺小学、岩寺镇中心学校任教。2017年,徽州区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他作为首批校长交流对象再次回到了教育事业起航的地方。“这里有我的青春和梦想,也有我奋斗的足迹”。30年来,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城镇,是从事一线教学还是学校管理,姜晓晖始终乐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扎根徽州教育的沃土,做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用大爱书写教育的诗和远方。
姜晓晖与学生交流学习
被惦记的幸福
每年教师节,姜晓晖都会收到无数学生发来的祝福信息。毕业多年,小艳(化名)的祝福从不缺席。“印象中,小女孩性格文静,话很少,喜欢写文章”。时任语文教师的姜晓晖经常给学生布置小练笔的作业,对学生的习作总是悉心指导,并踊跃投稿至各类媒体,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小艳便是其中之一。“老师,我考了全班第一,拿到了一等奖学金”“老师,今天我成了入党积极分子”......已然就读省内本科院校的小艳每当遇到高兴的事情,总会线上和姜晓晖分享。
2018年春天,姜晓晖突然接到十多年前毕业的学生小辉(化名)母亲打来的电话,恳请他为孩子写一封大学自主招生的自荐信。这让姜晓晖感到十分诧异,由于没有写过类似信件且对学生近况不甚了解,他在电话中委婉推辞,可家长再三表达学生对他的尊敬和信任,他最终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根据家长提供的该生所获荣誉、心仪大学等信息,他反复构思、组织语言,共为该生撰写了三封不同大学的自荐信。高考揭榜,得知该生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姜晓晖为学生感到高兴:“这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自荐信有没有起到作用不清楚,最终结果好就行。”
一位被学生惦记的教师无疑是幸福的。从教30年,姜晓晖始终坚信,教师无意间布施的一次小小善举,很可能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铭记、受益终身。每每看到曾经播撒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姜晓晖深切感受到三尺讲台的魅力,以及自己从教的使命。
姜晓晖和学生一起阅读
自由生长的探索
呈坎镇中心学校坐落于徽州千年古村——呈坎村,前身是始创于1905年的安徽省潨川两等小学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何“扬百年老校风采,展双贤故里新姿”,成了摆在姜晓晖面前的难题与挑战。为此,姜晓晖认真思考谋划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不断提升自身治校育人能力,创新提出“潨川风”精神,即继承弘扬呈坎先哲敢为人先、开放包容、不畏困难的精神,带领学校打造“尚礼”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努力培养崇德尚礼、儒雅温润、体健艺美的时代新人。
围绕“尚礼”特色,学校开展了以启蒙礼、尊师礼、敬畏礼、感恩礼、寻根礼“五礼”为主要内容的徽文化教育。从楼宇命名,走廊、过道、楼梯布置,建设“尚礼”环境;学校成为“尚礼”之家,教师成为“尚礼”之师,学生成为“尚礼”之星,打造“尚礼”文化;引导学生唱礼仪歌、做礼仪操、讲礼仪故事、分享礼仪心得、寻礼仪足迹等,规范“尚礼”行为;开设陶艺、竹编、石头画等系列课程,申报乡土文化研究的课题,丰富“尚礼”体系。渐渐地,学校师生精神面貌有所提升,校园精气神更足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游戏中、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校落实免费午餐项目,并于春秋两季中午轮流带各班学生到操场上放风筝,寻找童年的乐趣。组织学生学习陶艺、竹编,在河滩上捡拾鹅卵石作画。组织党员、教师利用乡村闲置校舍,于双休日轮流开展留守儿童志愿辅导服务。组织高年级学生在校晚辅导、住宿管理......姜晓晖奉行好学校是学生自然生长的“自由王国”,并在教育教学中创造各种条件助力学生拔节孕穗。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一脉相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提倡学生不但要求我们学习前人的知识,更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大自然、社会广阔天地学习知识,这对于当今乡村学生的成长以及乡村教育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理解了‘六大解放’,教师才能更好地由经师走向人师,学生才会读活的书”。姜晓晖介绍,学校创新开展“学陶师陶研陶做陶”主题教育活动,传唱陶行知儿童诗、原创歌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行知教育思想入脑入心,润物无声。
三十年不变的热爱
自1993年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姜晓晖经历的工作地点、工作岗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30年来对美好教育永恒的追求以及教育的初心。
第一个10年,他坚守农村学校从事一线教师最基础的教学工作。师范毕业定向在农村,初出茅庐,他跟着前辈学习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余时间大多都在提升自身内涵上下功夫,利用课余晚上给自己充电,相继完成音乐大专和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学业,成为徽州区较早拿到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之一。
第二个10年,他在城区学校不同岗位上历练。调到城区后,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升,业务能力成长迅速。其间,他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兼任班主任以及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农远工程管理员、信息宣传员、学生记者站辅导员等。“组织给担子,自己勤实践,工作生活忙碌而充实”。
第三个10年,他开始参与学校管理,三年副校长,七年校长。从乡村走出去又回到乡村,孜孜不倦赋能乡村学生成长。“30年来,身份角色变了,工作要求不同了,目标和方向也不一样了,幸运的是我始终坚守在自己热爱的教育沃土上”。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学校发展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师资老龄化等瓶颈,姜晓晖深知任重道远。采访最后,他告诉记者,希望为师生打造一所“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温馨校园,一如既往开展好“尚礼”系列教育活动,做优做强“尚礼”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好乡土文化课题研究,让一朵朵“尚礼”之花在徽文化的土壤里盛开。(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万 欣)
姜晓晖在教授学生葫芦丝
课堂上的姜晓晖
□本版配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