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发生暴发流行。10月30日,合肥市疾控中心发布相关提醒。
“红眼病”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俗称,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引起的以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为典型临床症状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在夏秋季高发,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暴发流行。
“红眼病”起病急剧,先后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等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主要为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环境均可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持久性差,可多次感染。
预防“红眼病”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等;不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在公共场所接触各类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
如果感染了红眼病,病后应居家治疗,减少公共场所活动,避免造成交叉感染;严禁到公共泳池游泳。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在红眼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监测,发现疑似患者,及时就诊,不得带病上课或上岗,异常增多时及时报辖区疾控中心。记者 马冰璐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