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七点半,北京长安大戏院内座无虚席。光影明暗间,由安徽省徽京剧院演出、中国梅花奖获得者汪育殊主演的徽剧《刘铭传》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的首场演出,徽剧《刘铭传》曾一举囊括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优秀奖、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大奖,成为徽剧经典剧目。
融入时代精神 新徽班唱响京城
徽剧是京剧的发源剧种之一,是中华戏曲“梨园”中的一块瑰宝,也是安徽文化的一张名片。1790年,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以高朗亭为首的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此后,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四大徽班”同城竞演,名噪华夏。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与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出京剧。
此次进京演出的徽剧《刘铭传》是在1996年创作的原本上进行修改复排后的作品,该剧运用国家级非遗安徽池州傩戏、青阳腔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唱腔,结合光电声响等现代技术,真实再现了皖籍名将刘铭传临危受命,率领台湾军民抗法保台,并呕心沥血建设台湾的业绩。历史和现代的交融,带给观众独特的视听盛宴。
“徽剧是个很古老的剧种,风格古老质朴。特别是唱腔阳刚粗犷、慷慨激越,易于突出刘铭传的英雄本色,形成沉雄厚重的剧作格调。”主演汪育殊表示,为了把徽剧独特的传统表演手法与人物内心刻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员们将每个节奏、每句唱腔表演都练习了多次,“创排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历史的创作原则,力求以更细腻的方式挖掘人物心理,希望在表演上突出刘铭传身上的书卷气,同时体现戏剧人物的英雄气概,塑造出一个临危受命、处变不惊、竭忠尽智、不辱使命的爱国将领的形象。”
坚守戏曲美学 好戏常唱常新
“中华何日得强胜,月圆人和国土全!”剧末,刘铭传发出呼喊,一口鲜血喷洒在《马关条约》上,静默两分钟后,长安大戏院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以前只在短视频中了解过徽剧,这次到现场来看,非常震撼,非常过瘾,让我们看到了安徽作为艺术大省,底蕴十分深厚的一面。”观众张媛表示。
2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安徽省徽京剧院的演员们通过序幕、巧计赴台、基隆应变、危难同心、血洒婚礼、沪尾壮歌、悲愤问海、尾声等8个部分的精彩演出,成功刻画出一位足智多谋、英勇无畏、深明大义的爱国将领形象,客观形象地展示出海峡两岸人民呼唤民族团结、渴望祖国统一的心声,传递出炽热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了每一位现场观众。
“这部剧让我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也接受了精神洗礼,尤其是,演出利用了现代技术,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表演,激发了我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康逸侨表示。
“'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中华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是促进交流的结果,此次新徽班带着优秀作品再度进京,既展现了安徽的戏剧成果,也体现了安徽文艺工作者创新突破的勇气。期待未来安徽的老戏新戏都能常演常新。”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表示。
精品展演 展徽风皖韵独特风采
徽剧《刘铭传》是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的首场演出。
此次展演活动将持续至明年1月17日,期间,安徽省将组织全省8家院团携12部优秀剧目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及省内部分地市演出21场,其中既包括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徽剧《刘铭传》等复排经典剧目,也包括新时代创排的12部精品力作,涵盖徽剧、黄梅戏、淮北梆子戏、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多个类别,彰显徽风皖韵独特魅力。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戏剧历史久远,近年来,徽剧、黄梅戏、庐剧等多个剧种均创排了多部优秀作品,展现了安徽作为戏剧大省的实力。此次展演,剧种丰富,剧目众多,展示出安徽的文化自信,期待未来能看到安徽更多的好作品。”原总政文艺局长汪守德表示。
近年来,我省坚持守正创新,实施重点文艺项目打造工程,实施戏曲剧本创作孵化计划,每年重点支持10台大戏、10台小戏创作,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展示出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记者 陈欣然 郑强强)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