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美(右二)和学生们在一起
张健波在上课
周宗杰(中)和学生们合影
张森(中)国赛执裁
编者按 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在世界屋脊下感受纯净的蓝天白云和动人心魄的雪域美景,对于援藏教育者来说,不仅有美景的震撼,更有教育的呼唤。克服身体的不适,消化对千里之外家人的思念,从相山脚下来到青藏高原,淮北的援藏教师们站上高原的讲台,努力让教育理想浇灌绽放在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刘妈妈新年吉祥如意,扎西德勒!”淮北市第七中学教师刘先美春节探亲回到家中,她的手机依旧与西藏信号相牵,收到支教地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师生源源不断的祝福话语。
2017年,刘先美积极响应号召,申请成为安徽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中的一员,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支教。2018年,她不舍学生再次留下。2019年,她踏上了为期三年的第三次援藏之路。在第二故乡,刘先美倾情三尺讲台,把爱和希望播撒在雪域高原。2022年8月,她的援藏生涯圆满画上句号,全身心投入淮北七中教育教学工作。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不仅是刘先美,也是每一位来藏支教教师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皖北平原的煤城到雪域高原的藏地,站在平均海拔4000米上的讲台,改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淮北援藏教师以课堂为阵地,讲述自己的教育信仰,为西藏的教育发展和民族团结贡献淮北力量。
一次援藏路 一轮必答题
有一种高度叫做海拔4500米,有一种距离叫做离家3832千米,有一种浓度叫做血氧饱和度72%,有一种梦想叫做带着教育的情怀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雪域高原。张健波是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2023年6月,张健波带着对西藏美好的向往,响应党的号召,成为安徽省第十一批援藏专业技术人员,到西藏措美县教育局担任教研员。
生活不适应,思念家人和同事,高原反应,头晕头痛,嘴唇干裂,开始时整夜睡不着觉,有时一边吸氧,一边参与课题指导和教研探究,刚进西藏,张健波身体状况不断,但他没有退缩。
“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只要心中有信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主动向身边的教师学习藏语,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全面了解当地的教育教学状况和文化底蕴,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生活,进入了工作状态。
“每天都要有收获,我要抓住有限的援藏时间,争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白天讲座或检查,晚上查找和整理资料,写教学案例和教研反思,张健波时常工作到深夜。
在措美县教育局领导和同事们的眼中,张健波热情干练、善于思考、做事执着、为人朴实、吃苦耐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走进位于海拔4600多米的卡珠村双语幼儿园,张健波同三位“90后”青年教师谈教育谈理想;向措美中学八年级学生介绍安徽的历史人文;与考上清华大学的久米次仁深入交谈,勉励他继续勤奋学习,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待学业有成,回来建设家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刘先美珍惜援藏支教的每一天。
刘先美带两个班的汉语文,一周上26节课。课前,她带领学生玩成语接龙游戏,开展生字词速写比赛、即兴表演、主题演讲等活动,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她放慢语速、采用大量板书、用心设计导语;课后,她当面批改作业,对学生一对一辅导。
疫情上网课期间,一个叫桑旦的学生只能到外面的山上露天找网,得知这个情况的刘先美通过支教学校联系当地电信部门,帮桑旦家装上了无线网。她利用晚上时间,单独给学生格桑顿珠上网课。即使在淮北市休假,刘先美对学生的辅导也从未间断。
“援边支教是我教育生涯中的新起点,也是我献身教育事业的里程碑,它是我信仰升华、人生超越的华彩篇章。”淮北市第一中学援藏教师周宗杰这样说。援藏教师坚守在课堂教学一线,在挚爱的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高原的讲台上回答好“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的问题。
一堂“示范课” 一个同心圆
新学期伊始,周宗杰带头组织开展了学期初教学督导活动,他用两周时间认真听取了19位教师的公开课,掌握当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对每节课都进行了深入指导,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022年5月,周宗杰主动申请到西藏支教。8月,他在雪域高原开启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担任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同时担任山南市高中数学教研员、西藏自治区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安徽省皖北协作区命题专家组成员。
学科教研是引领教师学科研究方向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渠道,周宗杰带头起草了《山南二高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山南二高教研活动考勤制度》《山南二高教研活动领导督查表》,并从教研活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规范。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他多次开展讲座,带领当地教师从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他精心组织全校和全市的“联合大教研”系列活动,开设讲座《2023届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拉萨一模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等学科专题讲座,带领当地教师从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得到了一致认可,为山南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贡献智慧力量。
教育援藏要“输血”,更要“造血”。援藏工作要通过完善“传帮带”工作机制,持续不断地为西藏教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刘先美主动上公开课、示范课,每学期开学之初和期中前后各一节,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分享给本地教师,供他们参考和借鉴。她组织本地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申报,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完成自治区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一项、市级11项,打破了课题研究“零的记录”。
为更好地培养本地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刘先美组织开展“青蓝工程”——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一对一师徒结对,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她先后带的“徒弟”格桑和贵吉两位年轻教师进步很大,很快能胜任高中循环教学。其中,格桑获得市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贵吉获得市级一等奖、自治区三等奖。
一声问候语 一份家国情
平措央金和次仁达瓦是刘先美入藏后定期资助的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家在那曲,离学校有五百多千米,来回要三四天时间,他们就寄宿在学校,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刘先美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阿妈”,在寒冷的冬天,刘先美给他们买羽绒服和保暖内衣;每个周末,她都会多做几个菜,让他们打打牙祭,增加点营养;假期的时候再给他们每人几百元钱,让他们给父母买点生活用品,这两个孩子非常懂事,他们说:“不努力学习,对不起刘妈妈。”
2021年高考,平措央金和次仁达瓦以优异的成绩被西藏大学录取。临近寒假,他们的父母冒着风雪来学校看望刘先美,泪流满面地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放。
“老师,您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人,因为有了您一次深入的谈心,我的人生目标更明确了。您是认真负责、关爱孩子的好老师,我很欣赏您,您是我的人生导师,您是我终身感谢的人”。今年教师节,张健波收到了考取清华大学的久米次仁的留言,这一句句真情的话语,温暖着张健波的心,也坚定着他援藏的意志。
张健波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他的日记里,有雪域高原书声郎朗的美丽校园——措美中学,有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巴舞——欢快的“热巴吉英”课间操,有皖藏两地教师共研共学、共融共通的教研活动,有深入牧区家访、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精彩课堂。
“讲好西藏的故事,让老西藏精神代代传承;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培养藏族学生家国情怀”。张健波的教研目标明确具体。他深入研究西藏历史文化,收集很多老西藏人坚强不屈的故事,感悟老西藏精神。“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历史故事、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等元素的‘思政大餐’”。
安徽淮北技师学院教师张森、徐勇杰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选派的安徽省首批援藏教师,于今年3月踏入青藏高原,在日常教学中,两位教师为学生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打牢基础,引入专业的相关工作任务,让学生们能够了解今后从事的相关工作内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学生活动中,张森、徐勇杰的帮扶对象分别是桑顿石堆、贡桑扎西两名学生,他们从生活、学习等方面为帮扶对象提供帮助,通过经济上扶持、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职业规划,树立自信心,解决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在援藏教师们眼中,高原从教经历是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接续奋斗在雪域高原,既留下深厚的民族情谊,也为建设好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一份新贡献。(通讯员 蔡晓铭 于金龙 况永夫 汤道凤 陈月芹 记者 沈思佳)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