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大学刚毕业的梅张彬回到家乡,通过考试成为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后备干部。外人眼里,梅张彬的就业之路既顺利又体面。然而仅一年,梅张彬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辞去村干部工作,投入大棚蔬菜种植行业,转身就成立了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宝来家庭农场。
“年轻人不就是要敢于拼搏嘛”。打小就对农业事业满怀热爱的梅张彬无暇顾虑其他,大学期间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他跨专业学起了农业知识。2013年,成立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宝来家庭农场,2020年5月创办芜湖鼎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120余亩,成为农业致富带头人。2023年,梅张彬被评为安徽省乡村振兴高级农艺师,同年7月荣获第二届“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满怀热忱 投身大棚农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梅张彬在大学时期学习的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农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面对繁杂的蔬菜品种都不知该如何选择。创业初期,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整个县城的蔬菜基地,看特色蔬菜、记种植模式,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但生产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于是他白天跑其他基地学技术,晚上搜资料、看种植书籍,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很多种植技术经验,农作物长势喜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年8月正当蔬菜快丰收的时候,一场台风到来,大棚钢架全部被大风掀翻,农作物全毁,造成损失高达30多万元。残酷的现实给了梅张彬重重一击,但他没有轻言放弃,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梅张彬调整心态,及时恢复生产,抓紧时间播下新种,挽回损失。数月后他的第一批蔬菜正式上市,基地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顺势而为 扩大销售渠道
蔬菜上市后,梅张彬每天晚上开着三轮车运菜到县里批发市场,凌晨三四点才能回家。虽然辛苦,但是他的蔬菜新鲜水灵,总能卖上不错的价格。可随着生产走上正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获期大棚每天产量近万斤,县里的小市场根本消化不完,每天都要带回很多,百般无奈只好降价销售,损失很大。此时梅张彬深深体会到销售的重要性,他先后辗转南京、合肥、芜湖等地的多个大型批发市场,找客商,发名片,求联系电话,积累了几十个客户,为他的蔬菜打开了销路。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譬如蔬菜农药残留、品种选择、物流运输等,为基地的后续发展提供了经验。
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2020年,梅张彬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优势,开始了线上营销模式。在他的蔬菜网站上,通过每天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上传图片,全方位展示蔬菜生长过程,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点击量节节攀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业务订单。
孜孜不倦 探索技术创新
在业余时间,梅张彬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助农培训,先后参加了创业意识培训班取得了SYB证书、通过了技工水平测试,考取了农艺工和植保员职称、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电商培训,绿色食品安全培训,取得内检员资格证书,为其扎实发展农产品无公害化,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梅张彬创立“农夫小子”商标,开始探索绿色农产品路线,为辣椒、草莓、莴笋、花椰菜四个果蔬品种申请了绿色食品商标。2018年在基地建立了农产品检测室,加入国家级质量安全检测网站,严格规范种植制度,定时上报种植情况,定期抽查蔬菜品质,实现农产品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目前梅张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种植技术探索创新上,先是将原先的单体棚全部撤换为了连栋钢架大棚,抗自然风险及种植效果都有了显著提高。2023年,园区更是走上了数字化农业道路,购置了最新的数字农业设备用于生产管理,建立了水肥一体自动化灌溉设施,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需肥规律情况,把水分和养分定时定量供给作物,实现精准浇水给肥,目前总投资逾500万元。
不忘初心 助力乡村振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张彬返乡投身大棚蔬菜种植已经12年了,从开始的单一种植模式到现在的“蔬菜种植+水果采摘+休闲垂钓综合农业”,梅张彬不仅把蔬菜事业经营的火热,身为一名党员的他还致力于发展带动周边农户一同致富。此前,梅张彬种植基地所在地花桥村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存在市场竞争力低,年收益不高等问题。梅张彬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充分带动该村周边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大棚蔬菜种植行列。他以技术反哺家乡父老,无偿为种植户提供技术辅导,定期举办现场观摩会,详细解答种植户遇到的各种难题,普及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引导农民学会通过互联网推销产品,带动周边农户走品牌、品质路线,在花桥村逐步发展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在他的努力下,当地农户参与大棚蔬菜种植达100户,种植面积1200余亩,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累计达100万斤,2023年参与种植的农户平均增收万元以上,用蔬菜“点亮”了农民致富道路。
本网记者 程榕娟 通讯员 龚茜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