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来,中小学校的劳动课程已经全面实施,但是不少教师对如何开展劳动课程的教学仍感到困惑。2023年11月,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北京尚睿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的“国培计划(2023)”安徽省紧缺薄弱学科劳动教育教师引领性培训在江苏省南通市顺利举办。项目为期10天,来自安徽省56个区县的200名农村劳动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
据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了解,该项目培训聚焦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对劳动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开好劳动课程的实践方法,采用理论研习、案例考察、实践操作、论坛对话和总结展示等方式,融理论学习、经验借鉴与实践改进于一体,帮助参训教师提高自身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最终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和示范引领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加此次培训的200位学员,来自安徽省16个地市的56个区县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骨干教师,他们负责本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授课经验,并能够带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
聚焦课标,专家引领,提升理念认识。
为使参训学员深入理解劳动课程标准,能够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本次集中培训邀请了多位江苏省、安徽省劳动教育知名专家与一线名师,以新课标为核心,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选题与活动设计、内涵与区域推进策略等内容,进行主题讲座。例如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陈有志副主任,他结合南通市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经验,作了《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劳动课程目标、实施与评价》的主题讲座。他从劳动课程标准出发,阐述了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劳动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变化,引导参训教师以劳动能力为主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有效开展劳动课程教学。专家们在讲座中分享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用质朴生动的语言,鲜活实用的案例,提升了参训学员在劳动教育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立足经验,访学考察,体悟课程实践。
“劳修于心,育践于行。”参训学员前往南通市如东县、海门区以及通州区多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参观考察,现场了解和体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建设经验。在考察如东县解放路小学时,参训学员细致观摩了PBL种植课程巧手围篱笆,欣赏了学生们制作的精致可爱的手工艺品。在馆校共建劳动实践课堂上,参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雕刻、面塑、陶艺。恰逢学校在第五届“银杏果果”劳动技能比赛,学员还品尝了小朋友们亲手烹饪的美味佳肴。如此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实践活动,让参训教师目不暇接,对建设好本校劳动课程教育体系充满信心。
紧抓实践,论坛对话,促进思维碰撞。
承办此次培训活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实践操作往往是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但也是收获最大的部分。在理论学习和入校考察之后,参训教师分组研讨本次培训的几个重要议题:如何规划个人劳动教育方面的专业发展,如何把新课标融入日常的劳动课程教学之中,如何设计一堂优秀的劳动课程,如何返校后对其他劳动学科教师形成示范带动等。大家集思共议,结合各自学校的教学特点,撰写个人专业发展报告、范例性课例、拟开展的培训讲座和教育帮扶活动方案。这个过程并容易,学员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针对参训教师在梳理相关成果、前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班级个性问题,项目组设计了“学科论坛”活动,通过与专家直接对话、现场答疑、互动交流,实现专家和参训教师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围绕成果,分享点评,做好返岗实践。
参训教师分小组推荐代表分享汇报本组成果:包括范例性课例、个人专业发展报告、拟开展的培训讲座和教育帮扶活动方案。专家对每位汇报人进行点评,根据培训目标、考核要求、成果产出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可实现的、能落地的、有建设性和引领性的指导建议,据此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习成果。参训教师返校后,需要根据学习成果以平台提供的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并开展劳动教育学科帮扶,对学校及所在区域劳动教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及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次培训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促进了江苏、安徽两地劳动教育学科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为劳动教育学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交流教学经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回到安徽之后,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借鉴在如东解放东路小学学到的宝贵经验,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城小学副校长郭利华在考察南通市如东县小学劳动课程建设情况后对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如是说。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 杨益军,通讯员 李国庆)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