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旅游 >正文

亳州牡丹越千年

2024-04-11 10:22:25   来源:亳州晚报

人间最美四月天。行走在谯城区的广袤田野,随处可见正在盛开的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亳州是中华药都,亳州牡丹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的药用价值。用亳州牡丹根茎加工而成的“亳丹皮”,是一味中药。这种亳州地产药材,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现代医学认为,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亳州牡丹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从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起,牡丹便与亳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以民间种植药用牡丹为主。到了明朝,亳州人薛蕙将牡丹移向园中栽培。在薛蕙等文人雅士的带动下,城中好花习俗蔚然成风,亳州牡丹盛极一时,“独步天下”,当时外国人所绘制的地图,明确地将牡丹标注在地名亳州上,便是最好的佐证。

4月8日,由亳州晚报社、洛阳日报社等十家媒体共同策划发起的“盛世牡丹耀中国”大型融媒体联动报道正式启动,今日联动推出亳州篇。

盛开的亳州牡丹。张延林 摄

身穿汉服畅游华佗牡丹园。张延林 摄

市民在亳州牡丹田里骑行。张延林 摄

亳州牡丹盛极一时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也是中华药都,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牡丹的生长。

时针拨回到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人神医华佗在家乡开辟药圃,并游学行医治病救人。从那时起,药用牡丹便在亳州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由它的根茎配制成的中药解除了很多人的病痛。

据《亳州志》记载,亳州牡丹在晋朝就已有御衣黄、叠翠芯珠、桃花湛露等许多名甲天下的极品。北宋时,亳州牡丹品种已达150多个,姚黄魏紫,国色天香,“观者如织,络绎不绝”。

亳州牡丹在明朝更是盛极一时,山东《曹县志》在记载牡丹盛衰史时曾云:牡丹“初盛于洛,再盛于亳州”。亳州牡丹在明朝时期之所以如日中天,和明朝亳州望族薛家是分不开的。明朝吏部郎中薛蕙因为嘉靖二年的“大礼”之争,辞官归隐故里,在家乡广植牡丹,从中寻找“天于清高补富贵,人从草木寄文章”的境界。

薛蕙在城南买地建造了一片园林——常乐园,其子又在常乐园的附近修建了南园,两个牡丹园中广植牡丹名品。适逢暮春,牡丹争奇斗艳,红如火、黄似霞、紫若气、白像雪、黑仿墨,游人畅玩其间,流连忘返。薛蕙一生喜欢牡丹,还留下了多首咏牡丹的诗,如“锦园处处锁名花,步障层层簇绛纱。斟酌君恩似春色,牡丹枝上独繁华。”

薛蕙的孙子薛凤翔从小生活在牡丹园中,耳濡目染,对牡丹更是情有独钟,集天下名品种之,当时常乐园牡丹品种多达二百六十七种,可谓群英荟萃,远近闻名。薛凤翔博览群书,写诗作画,尤以牡丹为工。受到祖辈的影响,薛凤翔从小就不热衷功名,虽官至鸿胪寺少卿,但还是早早归隐。薛凤翔归隐之后,一心扑在牡丹上,还写下著名的《亳州牡丹史》流传后世。

薛凤翔所著《亳州牡丹史》共四卷,以《史记》体例,分本纪、表、传和艺文志等几个部分。该史对牡丹进行繁而有序的分类,绘形绘色地描绘了牡丹的花容月貌,详尽总结了牡丹栽培管理技术,同时还记述了有关牡丹的轶闻传说;其内容翔实,洋洋大观,融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炉,其描摹状色,惟妙惟肖,“若汉宫粉黛三千,按图可骥”。文中称,“今亳州牡丹更甲洛阳,其他不足言也。”可见当时亳州牡丹的“历史地位”之高。

明代的隆庆、万历年间,亳州牡丹园星如棋布,除了薛家,还有王谦夫“松竹园”、李典客“凉暑园”、李方岳“适园”、夏之臣“南里园”等,当时种植牡丹、培育新品牡丹成为一种风气。

波兰传教士卜弥格在1644至1650年游历中国期间,曾经到过南京、开封与西安,他在1650年绘制的地图上,明确地把牡丹标注在地名亳州上。在其所绘制的地图上,以风物标注地名的仅此一例,这表明在当时提起牡丹就会让人想到亳州,提到亳州就会想起牡丹,牡丹在当时已成为亳州的“城市形象代言人”,为世人所瞩目。这也是“亳州牡丹独步天下”的一大例证。

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也曾对明朝时期亳州牡丹的种植盛况进行过详细介绍。栏目中讲道,明朝时期,亳州牡丹极盛,在许多热爱牡丹的文人雅士带动下,城中好花习俗蔚然成风。他们在大大小小的牡丹园中,种下从祖国大江南北搜罗而来的各类牡丹。他们的悉心照料让牡丹得以绚烂绽放,也为时人的生活锦上添花,把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带至千万家。牡丹如此娇艳,引得无数文人、画家“竞折腰”,他们争相吟咏、描摹牡丹。从宫廷到民间,牡丹绘画风靡一时。

花香伴着中药香

牡丹的药用史远长于观赏史,最早清晰记载牡丹药用价值的是2000多年前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作为神医华佗的故乡,亳州种植药用牡丹的历史,全国居首。

亳州牡丹主要采集根部丹皮(花也可入药,但以收获的丹皮为主)。由于药牡丹喜温暖、排水好、水位低的肥沃沙质土壤,具备这些土壤特征的亳州因此成为药用牡丹的主产区。

亳丹皮药用价值较高,以条粗长、皮厚、粉性足、香气浓、结晶状物多者为佳,采集时选择5年以上的牡丹,“抽筋扒皮”之后形成中药材亳丹皮。亳丹皮具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人类的健康。

谯城区华佗镇小华庄是神医华佗的家乡。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植中药材。78岁的小华庄村民丰绍斌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小华庄就家家户户种药材,主要品种是白芍、牡丹和白芷,每到暮春四月,地里的芍药、牡丹纷纷开放,这里俨然成了“花窝子”。

“这几年种牡丹的收益不错,亩均收益能达到5万元左右。”丰绍斌高兴地说,他种的上一茬牡丹卖完之后,今年又新种了几亩。在丰绍斌看来,牡丹全身都是宝,不仅它的根茎可以卖钱,花朵可以观赏,它结的荚、籽都可以卖钱,是一种观赏价值、经济价值都很高的中药材。

亳州市牡丹协会会长张凯介绍,目前,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其中牡丹种植面积约20万亩。

作为中华药都,亳州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日上市品种2800余种,日客流量5万~6万人,去年销售收入600亿元,每天有大量的亳丹皮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药农种出的亳丹皮,也通过亳州的千家药企,“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在安徽协和成制药有限公司,几乎每周都有装满中药饮片的集装箱发往国外。安徽协和成药业副总经理赵维和介绍,公司包括亳丹皮在内的中药材销往韩国、美国、德国、匈牙利、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好药材离不开好种子。近年来,亳州市不断加强对牡丹种质资源的保护,出台了《关于加快亳州道地中药材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繁育基地和组培繁育中心建设,以及包括牡丹在内的中药材种植。

在安徽省亳州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一株株牡丹苗整齐排列,在四月和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我们种植的牡丹苗,主要是亳州本地的药用牡丹。”示范园负责人母觅成介绍,示范园采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种植模式,这里有自建的溯源系统,从种子种苗到田间投入,从田间管理到种苗去向......全程可以追溯,确保种苗的质量。

母觅成边走边说,示范园内还建有物联网系统,园内的降雨量、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叶面湿度、土壤氮磷钾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时时查看,“我们建立的还有水肥一体化系统,如果空气干燥需要浇水,就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开启浇水施肥模式。”

“我们培育的牡丹苗,主要是向周边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推广。”母觅成告诉记者,示范园通过种植推广,一方面扩大亳州牡丹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促进药农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花经济”赋能文旅发展

近年来,除了药用价值,亳州牡丹也在推动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每年4月上旬,20万亩药用牡丹竞相怒放。这时候的亳州田野、村庄前后、甚至农家小院的角落里,抬眼可见盛开的牡丹花。

围绕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文化旅游强市,亳州建设了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景区占地面积近15万亩,集亳芍、牡丹、亳菊等药花种植、展览、观光休闲为一体,是全国最大的中医药花海景观。每年4月至5月,牡丹、芍花次第开放,牡丹洁白无瑕,芍花灿若云霞,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受田园风光、风土人情。

除了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华佗牡丹园也是观赏牡丹的好去处。华佗牡丹园在原有亳州牡丹的基础上,又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引进了一些观赏牡丹品种,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如今,华佗牡丹园有各种名贵牡丹品种60多个,同期建设的还有与牡丹花期相近的海棠园、紫藤园等观赏园,形成国色天香、百花争艳的园区主题意蕴,打造成了皖北地区集花卉观赏、垂钓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牡丹观赏园。

每年4月中旬,华佗牡丹园都会举办牡丹节,园内九大色系60多个品种的牡丹和观赏芍药花争奇斗艳,如诗如画,众多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适逢盛世,亳州牡丹产业正面临着多重叠加机遇,发展前景可期,无论是药用牡丹还是观赏牡丹,都将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芒。(记者 汝平)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