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教体局通过思想铸魂、固本强基、典型引领等举措,着力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秀师德师风典型不断涌现。什么是好的教育?同样热爱教书育人,同样从教25年,同样爱生如子,本期“红烛”,宣州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张一玲和胡双平带给我们生动的答案。
张一玲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1999年,从宣城师范学校毕业,张一玲便主动申请前往偏远的农村教学点执教。之后从农村辗转进入城区学校任教,现任宣城市第九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东湖校区执行校长,宣城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宣城市宣州区张一玲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农村到城区,她25年不忘初心,深耕教坛,温暖、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从农村到城区 初心不变
从教的第一站,张一玲主动申请来到宣州区向阳镇最偏远的鲁溪小学。之后从农村教学点到向阳镇中心小学,她扎根农村讲台18年,坚持给予农村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关怀,帮学生补衣服、缝扣子、洗脸、扎辫子;给学生买雪糕,送冻疮膏;骑自行车载生病的学生到三千米外的村卫生院打针、取药......
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她经常给学生买学习生活用品,和他们促膝谈心,慢慢矫正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带给他们温暖的陪伴和鼓励。修理学校里的电铃、给围墙宣传标语刷新漆、修建绿化带等脏活累活,她总是抢着干,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
2017年8月,张一玲调入新建的宣城市第九小学工作。刚开始的两年时间里,学校行政中层均没有确立,作为学校唯一的副校长,她分管德育、教学、安全、卫生工作,并承担了财务审核、活动策划、摄影、新闻编辑发送等工作。她勤勤恳恳、甘于奉献,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带领和指导几位年轻的行政预备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21年9月,宣城九小发展为一校两区,张一玲被派到新建的东湖校区担任执行校长。三个学年,新校区学生和教师每年成倍增长,行政班子的组建,新进青年教师培养,家长与学校、教师的磨合等,工作繁重而忙碌,张一玲以校为家,任劳任怨。目前,宣城九小东湖校区在她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和美东湖”特色办学逐渐显现,获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从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变的是外在环境,不变的是滚烫的初心。25年来,张一玲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教育育人,将自己全部的身心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教学为本 德育为先
张一玲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多面手。她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张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理解与记忆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要求学生达到“三好”,即好书法、好口才、好文章。她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写一手像样的钢笔字,能说会道,且能根据习作要求流畅地表述。
在做好学校行政工作的同时,张一玲一直不忘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多次获省、市、区优质课教学比赛一、二等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项,并在CN刊物上发表;多次承担省、市级公开示范课及讲座,指导学生参加征文、讲故事、演讲等比赛,多人次获省、市、区奖项。她还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市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指导、陪伴青年教师参加赛课、教学基本功评比等活动,多名教师在省、市获奖。
25年来,小学品德教材名称从《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社会)》,再改为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张一玲一直是兼职或专职思政课教师。她认为德育从个人的角度是一个学生健康、幸福、实现自我的基底,从社会的角度是构建一个有温度的社会的基础。所以,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校管理,她始终坚持“教学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培养学生成长的首位。她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政课,所带班级学风正、班风浓,学生品学兼优。为宣州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主持人,她带领领工作室成员引领全区小学道法教师专业发展、快速成长,高效、圆满完成国培任务,推动了该区小学道法教学水平的提高。
无私奉献终不悔,漫洒丹心绽芳华。25载教师生涯,张一玲从未因职务、地点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她表示将继续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征程中不改初心、努力探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最美丽的诠释。她先后获宣州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省优秀教师、优秀德育课教师、优秀校报编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等称号。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