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戴文祥,现任安徽堆草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创业之星”“安徽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宣城市青年五四奖章”“宣城市宛陵英才创业人才”“宣城市好人”等称号,荣获中国农业农村部创业大赛三等奖、大国农匠创业创新二等奖、大国农匠农村电商人才类二等奖、安徽省农业农村创业大赛冠军等荣誉。
踏上创业路
戴文祥出生在宣城市宣州区,和众多农村孩子一样,从小立志要闯出一片天地。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大学毕业,戴文祥在杭州一家公司的策划部任职历练。
灵感往往更眷顾善于思考的人。一次在朋友家吃饭,餐桌上的一道再平常不过的菜——红烧肉,引起了戴文祥的兴趣。“这个红烧肉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吗?”得到的答复是:烧法大同小异,好吃的关键在于肉的品质。“餐桌上的那道红烧肉用的是生态黑猪肉”。
聚餐结束后,红烧肉的味道久留唇齿。“能不能搞黑猪养殖呢?”戴文祥有了新想法。随后,他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市调研发现:不少高档酒店都想采购这种生态黑猪肉,但一直苦于没有固定采购渠道。
在云南省普洱市的支教经历更坚定了戴文祥创业的想法。那段时间,他发现当地普遍发展“绿色养殖”,即按照传统方式养殖生态猪,让猪在树木浓密、野草繁茂的山间放养,觅食纯天然的食物,喝的水也是纯天然山泉水。通过这种方式养出的猪,不仅肉香而且营养价值高,卖出的价格也很高。
想法很快化为行动。多方调研结束后,他积极响应家乡青年返乡创业的号召,成立了宣城市文强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
回乡“堆草堆”
跟预想的一样,回乡后的戴文祥立刻遭到了亲朋好友“责难”: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不好好在外闯荡,回来能做什么?
面对亲人的不解,铁了心的戴文祥并没有放弃。调整好状态后,他先后前往周边地区进行走访调研,最终了解到:众所周知的“宣城黑猪”,俗称“荆州黑铁”,与杨山猪统称为“皖南黑猪”,且被列入了安徽省地方品种志。
更让他放心的是,皖南作物以水稻为主,兼种玉米、黄豆等旱粮作物,这些都是养猪的主要精料。此外,当地群众还有种植红苋菜、苦麻菜等青饲料的习惯,用这些天然生态饲料喂养出来的猪,其口感可以与市场上的高价猪相媲美。
2014年,经过深思熟虑,戴文祥建起了一个占地260多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堆草堆生态养殖基地,开始了规模化养殖。品牌的价值是无形的。深知这一点,戴文祥及时注册了“堆草堆原生态养殖基地”商标。
创业总是伴随风险的,正当戴文祥的养猪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2018年的一场“非洲猪瘟”让他损失惨重。经历这次波折,他决定主攻养鸡、卖鸡蛋,继续走“绿色养殖”路线。
除了散养、采用生态饲料,戴文祥还按照欧盟标准从韩国引进先进的设备,给鸡蛋进行杀菌、消毒、检测、喷码、分拣等,公司的每枚鸡蛋都是无抗生素的“无抗蛋”,且每枚鸡蛋都有编码,消费者吃到的每一枚鸡蛋都能做到溯源查询。
如今,堆草堆生态养殖基地年出栏原生态有机黑猪约两万头、土鸡约750万羽,年销售额9.7亿元,其产品主要销售到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还与大润发、世纪联华、大统华等品牌超市开展合作。戴文祥说,传统养鸡行业技术含量的确不高,但如果走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之路,小小一枚鸡蛋就有做不完的“新”文章。
农业新探索
走进位于宣城市的安徽堆草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仓库,每天有近500万枚鸡蛋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流水线式的鸡蛋安全自动检测设备为每一枚从堆草堆发出的鸡蛋保驾护航。
戴文祥在创业初期就特别关注蛋品行业的消费者的利益关切点,从庞杂的蛋品销售数据中,堆草堆准确把握了蛋品消费的人民痛点:安全第一和价格适当。为此,一方面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禽产业究院,严格监控蛋鸡喂养环境,开发“无抗土鸡蛋”,也就是无抗生素、无兽药残留、无重金属残留、无有害物质超标的鸡蛋。同时,按照欧盟标准,“堆草堆”从韩国引进先进设备,给鸡蛋进行杀菌、消毒、检测、喷码、分拣,确保进入市场的每一枚鸡蛋都是真正的无抗蛋,都能做到扫码溯源,从而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另一方面公司搭建平台整合鸡蛋生产商、鸡蛋批发商、蛋品电商平台三方资源,以自有品牌交易需求量吸引交易方加入平台,利用积累的交易大数据不断优化供应和生产,加入的蛋品供应商平均鸡蛋周转速度提升了一倍,利润提升了20%,同时平台也为蛋品生产商、供应商提供数字化工具,在科学喂养,生产管理,蛋价周期等方面提供数字工具,提高数字农业生产水平。目前,堆草堆项目已建设全国蛋仓6家,覆盖1000+城市。
2023年,公司又投资700万元,开发安全蛋品供应链数字管理平台,戴文祥再一次开启了蛋品数字化的新探索,“堆草堆”致力于推动“安徽禽蛋”产品“一品一码一证多机制”的品牌体系建设,从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等角度入手,通过建立蛋品流通标准,创建单品追溯制度等手段,打响“安徽禽蛋”的“金”名片。
创业者说
创业之初,很多人不理解,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去,放着不错的金饭碗不端,偏要回来从零起步做农业。于我而言,当时返乡除了为照顾家人,还有心中对农业的情怀、对创业的梦想。于是,从北京到杭州,从杭州回宣城,兜兜转转,最终在家乡扎下了根。说到创业,万事开头难,找准目标和方向很重要。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除了要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外,还要能把握时机,具备对目标市场的洞察能力,其中政府的支持以及互联网的快车也会成为很好的助力。对于“成功”,每个人的定义不尽相同。一枚鸡蛋,从里往外破壳就是新生。如果再给自己一个改变过去的选择,依旧会选现在的路。未来,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主业、专心创新、用心发展。 □戴文祥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付立敏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