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大学龙河校区腹地,潜藏着一片娴静的秘境——鹅池,它既是校园景色中一抹不可多得的亮色,也成为了安大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纽带。鹅池犹如历史的镜像,不仅映现着安徽大学的沧桑巨变,也默默记录下每个安大人心绪的起伏波动。多年前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我与此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每每相遇,心中总是涌动着别样的情愫与感慨。
鹅池水面犹如一碧绿翡翠,巧妙地点缀于青石板路径之隙。晨曦透枝而下,轻拂鹅池波面,那熠熠波光,常令人内心欢愉涌动。恰如古人言:“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鹅池之水,借风之轻拂更添生机勃勃;凭光之映照,愈显澄澈透明。
徜徉于鹅池畔,恍若聆听到了岁月轻踏的跫音,在耳畔低回婉转。往昔的时光,宛如鹅池之水,静谧地流淌,其间蕴藏着无数过往。忆起那些在鹅池旁悠度的光景,湖畔苦读的清晨,与挚友并肩漫步、纵论理想的午后。彼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满腔热忱,对未来的日子怀揣着无尽的幻想与期盼。尽管时至今日,岁月已悄然更迭,但那段璀璨的记忆,恰如鹅池之水,恒久澄澈,熠熠生辉。
鹅池,一处洋溢着诗意的景致。当春回大地,鹅池畔的柳树便萌发出新绿,嫩叶在轻风里悠悠摆动,似乎在低吟浅唱着春日的篇章。转入盛夏,池中荷花竞相绽放,粉嫩花瓣与翠绿荷叶相互映衬,绘制出一幅绚丽的自然图景。秋风起时,池边树木叶片渐染金黄,仿佛为大地铺设了一条璀璨的金毯。而冬季降临,鹅池表面凝结成薄冰,那清澈透明、光泽闪烁的冰层,在阳光照耀下犹如镶嵌于水面的巨大宝石,熠熠生辉。
除却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观外,鹅池区域还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活力。晨光中,可见学生在池畔朗读、漫步及锻炼体魄,这些场景生动描绘了青春的面貌。他们有的独行沉思,有的结伴而行,每一张面孔上都映照出青春的光彩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鹅池的最大魅力莫过于那些悠游于水面上的鹅群。它们时而闲适地漂浮,时而低首寻觅食物,时而相互追逐嬉戏。每次目睹这些萌态可掬的鹅群,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与欢欣。它们宛如自然界的精灵,纯真无邪、活泼可爱,自得其乐。我们在凝视它们的同时,似乎也在内心深处寻回了那份久违的纯真与美好。
鹅池不仅作为自然景致而存在,更是承载情感的港湾。宛如一位慈爱的老者,它静静伫立,倾听我内心世界的回响,赋予我无尽的力量与勇气。仅仅在此地静坐,心灵便能获得释放与安宁的慰藉。此间,大自然的平和与协调触手可及,内心深处最细腻的声响亦变得清晰可闻。
如果说鹅池如同一块翠绿的翡翠,那么春晖亭便犹如一粒闪烁的明珠,点缀于鹅池之颠,为这方天地平添几许幽雅与诗意。二者相得益彰,携手绘制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春晖亭坐落于鹅池之畔,展现了一种标志性的南洋建筑风貌。其构造特点为六角圆顶,依托于六根圆柱支撑,整体流露出高雅而庄严的气息。亭中央,四根楹柱分列前后,各自悬挂一对漆制对联,其文字出自已故安徽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王健庵先生的手笔,以黑底映衬绿字,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南侧楹联书云:“池静波平花影笑迎垂钓影,林幽径曲鸟声喜伴读书声”而北侧则题有:“两岸同根盼早日珠联璧合,一亭独秀感昔时敬业乐群”。此联不仅颂扬了校园景色之美,亦寄托了对青年学子的美好期许。春晖亭之名蕴含深意,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佳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深情表达了对母爱的无尽感激,春晖亭则象征着学校对学子们深沉的爱护与殷切期盼。它既是观赏美景的理想之地,也是情感依归与精神象征的所在。
春晖亭与鹅池彼此映照,共绘成一幅和谐的景致。立于春晖亭上,鸟瞰鹅池,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波面闪烁;反之,傍鹅池而坐,举目春晖亭,一股宁谧和谐之感油然而生。
春晖亭与鹅池,作为安徽大学文化景致的瑰宝,不仅肩负着校史与文脉的传承,亦是无数安大学子青春记忆与成长轨迹的见证。它们目睹了学校的兴盛与壮大,同样也印刻下求学者梦想与探索的痕迹。鹅池风光,实为龙河校区美景之代表,而今秋九月,新的一批青年才俊即将踏入龙河校门,期许他们在这一方天地镌刻个人的印记与故事,携手共绘安徽大学的荣耀与辉煌未来。
作者:李瑞瑞(安徽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