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阜阳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安徽省绿碳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慧泉的项目“臭氧微纳米气泡高级氧化技术的黑臭水体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应用”获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创新性地开发了氮化碳纳米颗粒协同臭氧微纳气泡降解黑臭水体中内源有机物和外源污染物技术,实现了黑臭水体中有机物和硫化物的高效清洁氧化;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的多组分污染物分类处理方法,攻克了多组分黑臭水体深度处理技术瓶颈,开发出纳磁(或纳膜)一体化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优化了微纳米气泡爆气膜生物反应器,强化了反应膜的抗污染和自清洁能力,建立了“实时监测-纳米气泡氧化-剥离-生物过滤”新工艺,实现了系统智能化。
李慧泉教授主要从事废水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开发、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研发、CO2资源化利用、光解水制氢与制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71961)、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104i0702001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608085MB34)、安徽省教育厅重大(KJ2017ZD28)及重点(kJ2014A191)项目。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SusChem、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
安徽省绿碳化学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运行机制,跟踪绿碳化学国际发展研究前沿,聚焦“碳污染物监测与绿色降解、低碳分子资源化综合利用、绿碳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集聚高层次人才力量,培育重大理论与应用创新成果,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力争成为安徽绿色化学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高地。实验室依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共建“新污染物绿色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与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皖北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研发中心”。该项获奖标志着实验室在环境污染物治理和黑臭水体综合防控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