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吴庙村有500多口人,却连一家姓吴的也没有,大家知道为啥叫这个村名吗?”日前,在砀山县李庄镇李园新村吴庙自然村的地名文化公园里,79岁村民王相玲一边浏览地名文化宣传栏,一边向周围的村民“科普”。
王相玲介绍,吴庙村旧称张庄村,南宋名将吴玠曾多年屯兵驻扎在此,抗击金国入侵,并帮助村民治理古黄河水患。后人为纪念吴玠,就把张庄村改名为吴庙村。
“以前以为地名就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参观了地名文化公园才体会到,地名还有那么深的文化内涵。”王相玲对记者说。
李园新村地名文化公园设置了全长146米的地名文化宣传栏,共分10个板块,涵盖砀山概况、各镇区域、品牌企业、实体地名、砀山非遗文化、红色地名、古地名等地名文化,集知识性、观赏性和历史性于一体。村民来公园休闲的同时就能接受到地名文化的熏陶。村里还安装了194个门牌和12个路牌,数字标牌以梨木为原料,上面附有数字二维码,村民和游客可扫码查询路况简介、特色产业、地名文化及周边景点等信息。
“咱李园新村也出了位著名人物,就是1951年抗美援朝的老兵张万青;在相邻的卞楼社区,有位革命烈士刘心智。”李园新村77岁村民邱书民说,以前经常听老年人讲述他们的革命故事,现在这些故事在地名文化公园里都有详细记录,让年轻人重温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砀山县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苏逍说,该县积极探索地名文化保护传承的新渠道、新方式,于今年9月在李庄镇李园新村、良梨镇良梨村、良梨镇马庄村建成3处地名文化公园,打造砀山县地名文化宣传栏,充分挖掘“古迹文化”“红色文化”“梨文化”等地名文化资源,厘清地名历史文脉,以地名文化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良梨镇良梨村,地名文化公园设置了“梨树王景区”“梨文化”等地名宣传栏,详细介绍包括酥梨在内的砀山多种水果,展示了砀山梨花节、采梨节的盛况,以及“梨树王”“梨树神”的传说、景点介绍等,让游客在公园休闲游玩中,领略砀山县厚重的地方特色文化,同时助力快递进村、农货进城。
为让乡村地名“活”起来,李园新村创新开展“地名+”工程,依托地名文化公园,打造干群“红色说事场”,汲取“红色”养分,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老党员义务讲解红色历史和村史文化,带领群众了解传统斗羊、戏曲唢呐、蓝印花布等民俗非遗技艺,激发了群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涵养了乡风文明。
“砀山县以公园和宣传栏为载体,推动地名文化走近群众身边,让乡村地名‘活’起来。”砀山县民政局党组成员李洁说。近期,该县还将为每个镇绘制“一张图”,编制地名方案、命名设标、文化保护、采集上图、信息服务等5方面内容,加强对地名文化的宣传推介,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何雪峰 本报通讯员 李艳龙)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