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我省积极通过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为“奔跑的心”安一个“温馨的家”,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双向奔赴”。
紧盯需求 搭建“友好场景”
“以前最怕到这片区域送外卖,大街小巷交错在一起,还有一些不通的巷子,导航经常不准。现在有了‘骑手友好线路图’,路口、交叉口一目了然,成为我送外卖时的指路‘神器’。”淮南市田家庵区朝阳街道周边商圈“跑单”的外卖配送员李翔十分感慨。
朝阳街道位于田家庵区核心位置,周边商圈林立,人口密集,成为当地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的聚集地。淮南市田家庵区委社会工作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配送企业、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骑手友好街区”。
“友好”体现在何处?记者在街道新世界休闲生活广场看到,当地在广场东南角设置了“暖新驿站”,有暖心的墙绘、温馨的标语,设置了休息区、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既便利了骑手,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居民宣传了骑手友好工作。街区醒目位置处还绘制了“骑手友好路线图”方便骑手找点配送。此外,商场里不少商家还挂了“暖新商户”“暖新药房”的牌子。
“这些暖心举措,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医疗、便利服务等支持。”田家庵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静介绍。该区已在社区、商场、小区等交通便利处设立了5个“暖新补给站”和两个爱心冰箱以及完善社区“暖新驿角”73处。
关爱新就业群体,全省都有了实打实的回应。今年省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在充分摸清新就业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5项行动24个项目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的通知》,在全省统筹推进“友好场景”建设。
合肥市指导万科物业、美团安徽积极联动,在40个小区推出“骑手通行解决方案”,解决骑手“进门难”痛点;阜阳市设立“新业态群体医疗服务站”,开辟“小哥就诊绿色通道”,明确免费挂号、24小时药物配送等6类24项服务措施......
新就业群体需要什么,“友好场景”就建什么。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友好场景”建设,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新就业群体需求,在“细枝末节”中体现“服务温度”。
多方协同 构筑暖“新”生态
“‘友好场景’建设的目的是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集成服务、暖心服务,这离不开多部门协调推进。”在11月8日全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现场会上,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高维民说。当前,安徽正广泛凝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和服务力量,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突出实用化、精准化建设“友好场景”。
“现在开网约车不仅能增加收入,而且时间很灵活。政府提供网约车的办理从注册到办好的一站式服务,非常方便。”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的网约车司机王小逗先前打过工、创过业,而如今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
这一成功转型背后,是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同助力。芜湖市湾沚区委社会工作部、总工会、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积极协调,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提供从考证到平台入驻的一条龙服务。
合肥市统筹11个部门实施五项行动、联动16个部门推进16项实事;亳州市联合11个部门实施“十个一”行动;宿州市联动24个部门实施权益保障计划;宣城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市委组织部实施十“新”行动40项具体任务;黄山市13家市直单位联合实施“城市合伙人”暖“新”实事15条......各地统筹相关部门职责、资源,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的合作机制,“友好场景”建设“一起抓”的合力逐渐形成。
得益于多部门协同,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淮北市委社会工作部凝聚人社、工会、法院、司法等多方力量,做好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权益服务保障工作。同时,邀请律师、专职人民调解员协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今年以来,帮助16名骑手化解超时、损害赔偿等常见纠纷。
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发展渠道更宽了。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人社部门在社区免费提供音响师、焊工、面点师等职业培训机会,为各类新就业群体提供个性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就近就便促进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就业创业,累计帮助37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获得新岗位。
我省还不断尝试将“友好场景”延伸辐射到新就业群体的家庭成员身上。铜陵市铜官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团区委举办新就业群体子女“童心呵护·快乐暑托”爱心暑托班6期,助力解决他们的子女托育问题。
双向奔赴 共创美好生活
城市对新就业群体更友好,新就业群体在城市更有为。11月8日,全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现场会上,省邮政管理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凌分享了快递员汪东的一件暖心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10月29日12时许,汪东像往常一样行驶在合肥市瑶海区大众路的非机动车道上,偶然间看到2岁女童伊伊(化名)在机动车道上边哭边跑着找妈妈,十分危险。看到后,汪东毅然放下手中工作,将伊伊护在路边陪同其等来了家长和警察。“敬业正直真英雄,危难时刻显身手”,11月1日,伊伊父亲从外地赶回后,第一时间带着家属和伊伊至汪东所在网点致谢,为他送去了锦旗。
“故事简单,却很有意义。”李凌说,快递小哥熟悉街头巷尾,联系一城百业,服务千家万户,是城市的“移动探头”“流动哨兵”,已然成为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合肥市选聘1226名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管家”“小巷顾问”“治理合伙人”等;马鞍山市选聘11名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滁州市南谯区选聘36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担任“城市治理观察员”......利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走街串巷片区熟、人头清的优势,我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
今年7月17日“骑士节”时,淮南市申通快递快递员史志厂还被聘为“友好街区观察员”。“受聘为‘观察员’,我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走街串巷片区熟的优势,发现社区内出现安全隐患或不良现象时第一时间向管理部门反映,为社区的安全、整洁、有序贡献力量。”他说。
“党组织为新就业群体做好服务,新就业群体也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双向奔赴之下,生活一定会更幸福。”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弘湖社区党委书记金鑫感慨,近年来社区成立了“移动哨兵志愿服务队”,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和谐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居民“最熟悉的陌生人”,到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据初步统计,全省共组建424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97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李明杰)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