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一批量子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和量子创新通信联合体重大产业成果相继发布。其中量子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包含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天元”量子模拟器、基于数百离子二维阵列的可单点分辨的量子模拟器等;量子创新通信联合体重大产业成果中包含商用光传输网络的共纤传输技术、通密一体技术、量子通信四融产品体系(融通话、融云、融网、融平台)等。
我国量子科技
达到部分领跑水平
元新闻记者获悉,近年来,量子信息领域全球发表的论文,美国占14.81%,中国占14.12%,德国占6.56%,英国占4.38%。我国该领域成果共计19次入选《自然》《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重大科学事件,美国物理学会、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重大进展,其中18次来自合肥相关团队。这也意味着我国量子科技领域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并跑、部分领跑水平。
合肥最早的量子信息企业是“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安徽量通”)。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就是中国科大和安徽量通共同承建的,安徽量通发源起于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2015年更名“科大国盾”。
科大国盾于2020年上市,是目前量子信息领域唯一的上市企业。今年10月,中电信量子集团以17亿元认购国盾量子股份。2017年2月,合肥高新区宣布:一批智能制造项目集中签约,前两批签约六大项目中,四个都为“量子项目”。
合肥量子信息产业的另外几家明星企业都是在2016年前后成立的。其中,本源量子背靠郭光灿院士团队,成立于2017年;国仪量子背靠杜江峰院士团队,成立于2016年底。
安徽量子企业
数量居全国前列
郭光灿院士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积极推动国内量子光学的研究,他在2000年拿到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973”项目。他的学生郭国平后来成为中国“超级973”科技专项“固态量子芯片”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杜江峰院士一直从事量子物理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在量子物理实验技术和先进仪器装备研制领域经验丰富,中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脉冲X波段顺磁共振谱仪就出自杜江峰团队之手。
这些量子项目,大多落地合肥高新区云飞路两侧,云飞路后来得名“量子大道”,成为全国闻名的科技地标。
截至2023年底,安徽量子产业链企业72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总营收约42.4亿元,其中核心企业34家,营收约12.4亿元。合肥高新区集聚全省90%以上的量子企业,拥有一个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
但量子信息日新月异。当科学和社会环境温度提高到某个门槛,某些技术的果子仿佛一夜间成熟了。量子将会成为下一个“低垂之果”吗?
元新闻记者 梁巍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