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铜陵持续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

场景上新,农业生产满满“科技范”

2024-12-25 09:49:46   来源:安徽新闻网

近日,记者来到铜陵市普济圩金迈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其烘干厂房里看到,烘干机控制系统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前谷物的水分、温度等数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需设定好相关数据,一键开启机器,便可坐等谷物烘干。

“今年年初我们上线了新的生产线,烘干车间、大米加工车间都是数字化、智能化运转,包装车间里还配备了自动计量、打包、码垛的机器人呢。”普济圩金迈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同结告诉记者,新的生产线还配备全景品质分析仪器,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生产不同用途和等级的大米。目前,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生产8吨大米。

在金迈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厂区之外,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数万亩糯稻正在机械化收割。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所辖的8.2万亩良田从育种、播种,到管理、收割实现了全程信息化、智能化,“工厂化育秧、旋耕机耕地、播种机插秧、无人机打药施肥、收割机收割等都是‘常规操作’”。

上线智能化设备、打造智慧化平台,推动农业生产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近年来,铜陵市抢抓智慧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智慧化,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今年,该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

走进位于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安徽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里的金针菇生产,从接种、培育到采收,全程无需人员直接参与。目前,企业日产金针菇70余吨。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俊保介绍,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系统包括智能环境监测、土壤监测、数据图像分析、巡查及报警等,技术人员通过屏幕就能随时获取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在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保证了每一株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食用菌都是绿色健康食品”。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同样改变了养殖业的生产模式。

走进位于铜陵市郊区的安徽申耕园生态农场有限公司养殖厂房内,只见层叠式笼养设备一字排开。一旁的智能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温度、湿度、风速、亮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水量、料重等数据。

“加料、除粪、集蛋、温控都是自动的,这一栋鸭舍的三四万只鸭我一个人就能养好,而且很轻松。”饲养员董小四告诉记者,若是传统的平地养殖,仅这些鸭子一天产的蛋就够她捡两三天。

“每栋鸭舍建有5层或6层鸭笼,相比平地养殖,大大节约了土地和厂房。”该公司总经理周雪良介绍,鸭舍及笼养设备上都装有智能化监控设备,通过手机或者监控大屏就能实时观察了解蛋鸭的生长和健康状况,特别是自动化粪污收集系统能将粪污转化生产成优质有机肥料,“按照存栏量20万只鸭子计算,每年可产固肥和液肥各1万吨。”

鸭子住进了自动化圈舍,鲈鱼也“游”进了智能化工厂。在全国首个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位于铜陵市义安区的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这里鲈鱼养殖过程及生长周期实现了全程可控。

大口黑鲈又称加州鲈鱼,原产于北美。为打破种源受制问题,张林渔业有限公司先后于2016年、2018年分两次从美国引进共计8000尾大口黑鲈原种。

“引进的每条原种大口黑鲈身上都加装了芯片,‘扫’一下就知道这条鱼是不是亲本,繁育过几次。”张林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林兵介绍,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测和智能控制、智能投喂和疾病预警,还确保了鲈鱼种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该公司预计可产鲈鱼成鱼50万公斤,培育苗种5000万尾。

“数字化农业通过对种植、养殖对象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决策、无人化作业,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对提高产品品质、保护利用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铜陵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咏梅介绍,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强农业数字化建设,打造省数字农业工厂14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97个、省物联网示范点7个、益农信息社367个。铜陵将以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为契机,以食用菌、禽蛋、鲈鱼等为重点,打造集农业科研、试验示范、数字化应用推广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与运用。

(本报记者 刘 洋 本报通讯员 方盼亮)

    责任编辑:祁梦宝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