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晚,41岁的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体育教师袁宁罹患肝癌去世。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民教师,也是我们素未谋面的人。我作为采访记录者,想通过随笔,聊聊新闻稿件之外的事情,一些打动我的细节和见闻。
当时,在网上刷到“阜阳41岁老师因病去世学生自发赶来送别袁老师”的视频以后,和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去现场采访。去之前,从网上的只言片语中,确实不太了解这位老师的性格和全貌。去年12月31日,和几家媒体同行一起到了学校采访现场,第一位讲述的老师(政教处主任吴亮)就眼眶通红,几度哽咽,让我再次全神贯注聆听。
袁老师生前的办公桌,上面摆着2015级学生送来的花
事实上,现场的十余位老师、同学和家长都是含泪讲完和袁老师的回忆故事。没人读材料,都是脱稿,都是说不完的话。
90后英语老师喻荣泣不成声,她说,袁老师看起来那么乐观健康,是“全天下最不可能生病的老师”。她的爱人也是该校体育老师,袁老师经常给她带早餐,称呼她“妹妹”。袁老师还经常将家中种的红色和白色的月季带来放在班级讲台上。
喻荣觉得,这些细节,都不像“一个高大威武的汉子”的行为。
喻荣后来担任班主任后,袁老师找到妹妹说:“要想当好班主任,就当学生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怎么对待你的孩子,你就怎么对待你的学生。”
真正让我泪目,触动我心灵的,还有三处细节。
现场有一位学生家长,从头哭到尾,眼泪没断过,有一次想要“插队”讲述,急迫的心情让人动容。她随身携带了一个小小的信封,从里面小心翼翼抽出一张张信笺,都是袁老师写给她女儿的。
袁老师写给许可的一封信
女儿许可(阜阳五中2018级三班)在上海师范大学读书,袁老师去上海化疗的时候,还专门去看望许可和另一位同学姚烨烨(当年也是经袁老师鼓励找到舞蹈学习之路)。
这位妈妈说,有时候,她知道袁老师生病,不想打扰对方,有什么关于女儿考研和择业的困惑,都会先发信息去询问,但袁老师立马就会打电话回来,答疑解惑。可见他多么重视学生成长。采访中,这位妈妈一个劲地向我们道谢,感谢记者能把袁老师这位“恩人”的故事传播出去。
她说了一句特别朴实的话让我泪目:“我自己只是初中毕业,家里也是农村出身,哪里谈得上会培养孩子呢?感谢袁老师的教诲和鼓励,让我的孩子能够在上海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的确,袁宁老师无论作为体育老师,还是班主任,都特别关注那些来自农村的基础薄弱的孩子。
在他带过的2018级3班里,有一位女生A有抑郁症,当年在教学楼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经过袁老师的开导,目前已经在温州读大学,拿到了英国一所高校的研究生offer,一位女生B在合肥学新闻,心脏方面有点先天问题,也是袁老师带她走出生活泥潭。
B和我们回忆说,有次,家里父母吵架,母亲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了沮丧心情,朋友圈里,家里的背景很凌乱,但她很快就删了。但细心的袁老师注意到了这条朋友圈,他第二天就找B谈心,开导她的心情。
2021年高考前夕,晚自习,A和B压力都很大,袁老师神秘地将二人叫出教室:“带你们去看个好东西。”
二人来到袁宁的电瓶车旁,袁老师打开后备箱,里面放着两杯奶茶。那天晚上,两位女生在操场边散步边聊天边喝奶茶,心情十分放松。
这段讲述看似很浪漫,很有松弛感,但着实让人泪目。
在袁宁另一位同事(英语教师李亚红)的视角里,袁宁无疑是个“捧场王”,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2018年2月,李亚红的儿子刚出生两个月,袁宁就带着爱人来探望,说“小伙真是个大帅哥!”
不久前,他曾将儿子一年级活动合影发在朋友圈,袁宁在底下评论道:“儿子个头真高,遥遥领先!”
学生凡金辉很调皮,经常翘课,袁老师鼓励他,去他宿舍等他起床,后来这位孩子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这次葬礼他也第一时间赶了回来;学生孟利很内向,袁老师鼓励她当班长,她说:“人可以有困难,但是不能懦弱,他虽然是一位体育老师,但是我们的好老班,是我们的依靠。”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学生家长韩玲抄写下袁老师生前说过的话
但这位“捧场王”却愧疚于专注工作而亏待家人。
李亚红老师说,袁宁曾经和他分享过自己的“计划”:等到自己五十多岁的时候,开着房车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去旅游,补偿一下他们。
但我们得知,去年夏天,袁宁就和在阜阳职业技术学校工作的黄海等几个当初训练队的毕业生,带着各自家庭一起去了青甘大环线。(黄海不是阜阳本地人,上学的时候,袁老师经常把他邀请到自己家中做客,甚至一起生活,毕业工作成家后,他们经常带着小家庭在周末聚聚)
李亚红说,正是因为袁宁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不得不将这个旅游计划“提前”了。
他说到这,我鼻子一酸。
第三次泪目是坐在我对面的消防员李赟森的一段讲述。他曾经是袁宁老师所带的学校运动队的学生。一度十分叛逆,袁宁带着自己标志性的笑容,把他带入队中,感受集体生活。
大学毕业前,他和袁宁说,自己喜欢集体生活,未来想成为一名消防员。
如今,如愿以偿。12月27日晚,当地一处工厂发生火情,正在出警途中,明知道袁宁已经去世,李赟森还是给袁老师的微信发去一条信息:“袁哥,我要去现场支援,这次任务可能有危险。”
当晚,处置火情返程途中,他又给袁老师发去微信汇报道:“袁哥,没事了,火情解除。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学生。”
听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眼泪差点没绷住。这一刻,我想到了25日晚、26日凌晨,我也有亲人离世,情绪得到了共情。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总是怕在网络文章中看到“泪目”这样的字眼,但这两个字的所代表的情绪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感同身受。
袁宁老师爱读书和写作的习惯,也让我敬佩,作为采访记录者,我们从每个被访者身上学习闪光的品质,也是这个职业的意义所在。
袁老师去世前,在朋友圈写下18篇绝笔,学生黄海等人将文案复制并加上目录打印出来,给我们阅读。
袁老师的教案停留在去年11月20日
第一篇叫《先生》,里面写道“做个永不放弃的老师,用生命影响生命”。终篇叫《人生》,他说“写不动了,就到这吧”。
采访完后,学校又告知了一些不能到场接受采访的毕业生的联系方式,有一对双胞胎曹婧(2013级)姐姐,2022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体育组,曹淼(2013级)妹妹,202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她们当初在学校女子一百米、二百米和跳高比赛中打破学校纪录,被袁老师看中,想邀请她们加入学校运动队。接下来放她们的原话:
记得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下课后我袁哥站在教学楼下等我俩,给我俩抛出橄榄枝,让我俩加入体育大家庭,以体育生考学,用我哥的话说,这么好的苗子不练可惜了;我俩那会傻乎乎的,觉得体育挺累,还晒,舞蹈生的想法总是要把自己“端起来”,这次邀约便不了了之。
没过几天,出现在教学楼下的两位老师哦,分别是我最爱的袁哥、祥哥(屈付祥老师是袁宁老师运动队的搭档,二人被学生爱称为“爸爸”和“妈妈”,屈老师在悼念词中说,你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你的理念,你的为人,我受益终身)。这次邀约之后,我俩便开始认真思考,回家跟我爸妈详聊,后来,因为袁哥的一句话,我俩彻底转型:适合比喜欢更重要;2可以用你的长板考上大学后,再去辅修或修双学位。没有我哥,何来现在的我俩?我亲爱的袁哥,是我俩的恩师(无人能代替)!
都说离开的人会变成一颗星星,那我哥一定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他用自己的力量照亮了多少体育生的路。我哥仿佛“救世主”,在一些被大众所标签上的“差生”“头脑简单的体育生”上,给学生们缝缝补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重振旗鼓,整装待发,重新上路
可以这么说,我哥的因材施教影响我终生,在我工作的这几年里,秉持着我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潜移默化影响我的治学态度和生活态度,因为在我哥教给我的词典里,没有“差生”一词,他们只不过在某些方面不突出......
原谅我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话,仓促写下这些文字,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为逝者做些什么,让更多人知晓他,可能会被他的力量和精神所鼓励。那么,就用这位老师生前说过的一些话,作为结尾,用以鼓励和警醒更多的年轻人和青年教师吧。
学生们将袁老师曾经的作品和随笔整理付印
1.教师的本分不仅仅是教育,更是等待。学生的本分不仅仅是成绩,更是成长。
2.做教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是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英雄来了又走,传奇都是永恒。
3.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他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4.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老师就像北极星,指引孩子通往正确的方向。年轻的时候,觉得当老师是最难的一件事,教了十几年学,我知道了,做一个学生,甚至更加困难。一个学生如果学到了错误的知识,便不可能得分,老师如果教错了,却不会失分,教起来容易,学起来却难。
5.调皮是小孩儿的天性,叛逆是青少年成长的必要阶段,不要用暴力去遏制天性,要用爱去引导成长。
6、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做人时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不负生命。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死亡不是死去而是被遗忘。我相信,袁老师的同事和学生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把遗志传承好,影响更多人。(本文作者系中国青年报安徽站记者)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