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代桐城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收到家人千里传书,要求他利用职权干预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的事情,遂写下来这封回信,规劝家人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也退让了三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六尺巷”由来。
利用“六尺巷”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安徽省桐城市政法机关秉承“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精髓,将“六尺巷”典故意蕴与基层治理智慧深度融合,创造性推出“六尺巷工作法”,突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有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能力和水平,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走出一条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
实现双赢共赢
走进桐城市孔城人民法庭,这里是“六尺巷工作法”的发源地,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长长的“六尺巷”故事绘图,静静地述说着谦和礼让的“六尺巷”美德。
“我们从‘六尺巷’故事中悟出‘听、辨、劝、借、让、和’6个字,作为调解基本要义,展现了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平安建设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桐城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孔城法庭庭长张诚说。
张诚所说的这个基本要义就是,“听”——类似于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听案件的事实、当事人的诉求、矛盾的争议焦点,甚至通过听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性格脾气、文化素养等,以便为下一步的纠纷处理“对症下药”;“辨”——明辨是非,调解要进行合法性审查,要了解案件来龙去脉,掌握好矛盾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劝”——就是劝解,调解员在保持中立情况下,要有同理心、共情心,将心比心,找到化解“心结”的钥匙;“借”——借古喻今,就是借力调解,以多种载体营造浓厚和谐氛围,让“六尺巷”故事激活当事人“礼让基因”;“让”——正确把握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析当事人的矛盾症结所在,尽量劝说财力雄厚、资金充足方当事人(强者)先让;“和”——积极鼓励当事人相互尊重、以和为贵,既要把案件事实讲清楚,也要以双赢共赢多赢为基本目标,促成案结事了。
“桐城因‘六尺巷’显名全国,我们作为桐城人,也应该弘扬‘六尺巷’精神,我先表个态,愿意减少诉讼请求。”2024年11月18日,在孔城法庭“各退一步”的调解下,一起劳务纠纷当事人李某、方某等人接连表示愿意作出让步。签完调解协议后,李某还主动提出要在庭内“六尺巷”浮雕墙下握手言和,合影留念。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如今,“六尺巷工作法”已经实现随手拿来、人人应用。这条只有长百米、宽两米的青砖“六尺巷”被视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
2017年7月,桐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实施意见,将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2021年8月,桐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打造“六尺巷工作法”的专门意见,提出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精神,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以“党建领事法、礼让和事法、群众说事法、多元解事法、网格管事法、群力防事法”为基本内容,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品牌“六尺巷工作法”,推动“六尺巷调解法”提质升级。
“我们通过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做实隐患预防、全程商议、联动调处等工作,以谦和润人心、正品行、育美德,努力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桐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祖聪说。
力促事心双解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文庙旁,灰墙古道、树荫掩映,穿行其中让人油然而生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学学张英的大度豁达,把精力腾出来放在事业上。”孔城法庭副庭长余亮亮忆起往事十分感慨。
几年前,一起案件的当事人被请到“六尺巷”,法官一边讲“六尺巷”故事,一边分析案件利弊。“何况两家企业的纠纷只是因为负责人赌气,握手言和能够为双方将来的合作发展留出余地。”法官劝道。
“法官办案办到这个份上,真的让我很感动。”案件当事人宁夏中强威普公司的代理律师说,法官调解不是牺牲一方利益,而是寻求双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着眼维护双方利益,以便双方将来继续合作发展,“我一定尽力说服公司负责人走调解的路子”。此后,宁夏中强威普公司与安徽扬帆机械公司的纠纷以调解结案,更可贵的是,双方修复了裂痕继续合作。
2024年以来,在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由桐城市委政法委联合市人民法院、街道办事处、物业办等单位成立的调解专班,对一起时间跨度长、涉及业主多的物业纠纷开展诉前调解,逐渐消除了双方对立情绪,促进纠纷妥善化解。
这是一起典型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物业纠纷案件。
“对业主提出的合理诉求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物业公司要认真听、及时改。”
“物业服务费具有公用服务性质,业主不能仅凭个人感受就拒绝缴纳。”
......
最后,在双方的共同退让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双方握手言和,调解结案。
“六尺巷工作法”提出后,桐城市将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整合为矛调中心,设置了市委政法委、市住建局等10个服务窗口以及警官工作室、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司法工作室、速裁庭等10个功能室,入驻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充分释放综治中心治理效能,实现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一揽子”为民解忧。
此外,桐城还创新推出“六尺巷检察听证法”,营造谦和礼让、和谐融洽的听证氛围,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把“六尺巷”精神融入法治阵地建设中,建成14家“六尺巷”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26处“六尺巷”百姓评理说事点,培养3161名“法律明白人”......桐城市政法机关也在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续写新篇章。
建设和谐社区
“这条小小的巷子里蕴藏着和谐礼让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传承这种精神,平日里与人相处多一些谦让。”近日,在望江中学老师带领下,初三学生方以轩与同学们来到桐城“六尺巷”参加研学活动,听完清代张吴两家让墙故事后被深深感染。
受到感染的还有隔着马路的桐城市西苑社区,这里是最早实行“六尺巷工作法”的小区之一。
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西苑社区积极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的“党建联盟”,汇聚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群团组织等力量,对居民关注度高、涉及利益面广的事项,采用“群众说事”模式,收集居民诉求、解决群众纠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3%。
“过去,小区内部分居民占用公共区域种菜,引发群众不满。我们由党支部牵头,经过小区党员、居民代表、物业协商,制定妥善方案,对菜园进行分类整改。”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丽娟说。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以党建引领聚民力,在市镇村全面推行“书记领办项目”,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52个,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享、服务联抓、治理联动“五联”活动,并链接各方资源,将90项城市管理问题纳入网格综合管理,23个部门纳入“大联勤”,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党群大合唱”。全面推行“群众说事”制度,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群众说事会”,及时掌握社情民情,做到急事马上说、缓事定期说、事事有人办。2024年以来,全市召开群众说事会1550余场,化解矛盾纠纷1100余件,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788个。
“我们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安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赵春说,用“六尺巷工作法”,通过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推深做实隐患预防、全程商议、联动调处等工作,以谦和礼让润人心、正品行、育美德,努力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如今,短短百米长的“六尺巷”,每天人潮涌动。走入巷道,人们重温“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典故;走出巷道,人人成为谦和礼让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续写基层治理华章。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