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小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二中七(3)班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把移动思政课堂“搬到”了安庆市桐城六尺巷,听讲解员讲述张吴两家礼让的故事,走过六尺巷感受“窄与宽”的文化精神内涵,感受这一别样的文化年味儿,六尺巷里迎新春。
六尺巷的窄与宽
七(3)班 晏可可
指导老师 牛蒙伟 方紫宁
1月22日,我和同学们走进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桐城六尺巷,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刚到六尺巷,那古色古香的氛围立刻将我包围。脚下的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每一步都似乎能踏出历史的回响。巷子两旁的墙壁,青砖黛瓦,默默伫立,见证着悠悠过往。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那段经典的故事。相传,张吴两家皆为世家大族,吴家想建房,张家认为吴家占了他的隙地,双方产生争执,吴家便告到县衙,张家就去找丞相张英以求解决方案。张英看后写下一封“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传递出的豁达与远见,值得后人广为传颂。
站在窄窄的六尺巷,我不禁思考,这六尺宽度丈量出的正是人性的宽容与善良。张家与吴家在这一来一往的“让”中,化干戈为玉帛,让邻里重归和睦。这“让”绝非软弱退缩,而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智慧,是对邻里关系的珍视。
六尺巷的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谦逊、礼让这些美德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将这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班级里,同学间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若能想起六尺巷,各让一步,矛盾自然消解;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做到文明礼貌、互相尊重,让六尺巷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移动思政课,“行”在路上,“走”进心里,让我在六尺巷中真切领悟到传统美德的魅力与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美德的种子,促使我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践行、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尺巷里寻年味
七(3)班 王瀚馨
指导老师 牛蒙伟 方紫宁
1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小年,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桐城市,探寻那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此刻的六尺巷,年味浓厚,张灯结彩,仿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一踏入巷口,古朴气息扑面而来。青砖黛瓦的墙壁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石板路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巷子两旁,红灯笼高挂,彩带飘扬,给这条古老的小巷增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
漫步在六尺巷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沿街的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年货堆满了货架,让人目不暇接,炸响铃、花生糖、糯米糍......这些传统的小吃,让人垂涎欲滴,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过年的场景。
巷子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制作年货,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聊着家常......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懿德流芳”牌坊前。这座高大的牌坊仿佛在诉说着六尺巷那段佳话,六尺巷成为谦和礼让的象征。
站在牌坊下,我仰望着苍劲有力的大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个故事不仅仅有着关于宽容与和谐的美好寓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在这条狭窄的巷子里,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礼让”牌坊前。与“懿德流芳”牌坊相比,这座牌坊更加古朴典雅,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谦和礼让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在牌坊旁边,一位老者正在给孩子们讲述六尺巷的故事。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书香的年代。在那个时候,六尺巷不仅仅是一条小巷子,更是文人墨客交流思想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吟诗作对、谈天说地,共同书写着桐城文化的辉煌篇章。
听着老者的讲述,我不禁感慨万千。六尺巷虽然不长,却见证了桐城历史的沧桑巨变;虽然不宽,却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这里不仅有谦和礼让的美好寓意,还有文人墨客的风雅逸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走进桐城文化
七(3)班 刘欣雅
指导老师 牛蒙伟 方紫宁
在安徽中部,有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小城桐城。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桐城文化,宛如一颗明珠,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今天,很高兴通过学校组织的移动思政课走进桐城,探寻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桐城博物馆,我们看到了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手稿、著作。方苞倡导“义法”,强调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姚鼐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其编纂的《古文辞类纂》更是成为后世学习古文的范本。桐城派作品文风简洁明快、条理清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当地学者介绍:“桐城派的文学理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创作,更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文学人才”。
当同学们漫步在桐城街巷,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桐城文庙庄严肃穆,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东大街古街区,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匠心。
桐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六尺巷故事家喻户晓,它所传递的“礼让”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
桐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以文学为笔、建筑为墨、民俗为色彩,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当增强文化自信,感受文都文脉,争做传统达人!
点评
在我国传统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七(3)班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桐城六尺巷,在 “移动思政课” 中感受六尺巷礼让精神。走进六尺巷,学生们仔细聆听关于六尺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的讲解,在“礼让”和“懿德流芳”石牌坊前,探寻古巷里的故事,聆听和谐之音,感受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古老智慧。同时,学生们体验文都年俗魅力,感受古城文化,进一步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此次移动思政课,通过将课堂搬出校园,让学生们在行走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逐梦新时代,争做阳光好少年。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二中校长 陈姝
(本报记者 傅军)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