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新春走基层】

经济述评:站在5万亿高台再发力 安徽将面对怎样的经济蓝海

2025-02-06 09:21:16   来源:中安在线

2024年,安徽以5.8%的增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万亿元,正式跻身全国“5万亿俱乐部”,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一匹“黑马”。从2009年首破万亿到如今跨越五万亿,安徽仅用15年便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站在新起点上,安徽既需直面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转型压力等挑战,更需在科技赋能、新兴产业布局、绿色转型等领域开辟更广阔的“经济蓝海”。而这一进程中,合肥、芜湖等城市的崛起,以及奇瑞、埃夫特、华孚精密科技等企业的创新实践,正成为安徽破局的关键力量。

探究5万亿背后的增长密码,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无疑是最耀眼的符号。

首先是合肥作为科创策源地的“硬核突围”。合肥作为安徽的科创龙头,以“量子科技”“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为核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2024年,合肥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28%,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量达23家,稳居全国前列。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京东方、长鑫存储、科大讯飞等企业成长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例如,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系统全球领先,而长鑫存储的DRAM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助力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年增速达47.4%。

而在"安徽第二城"芜湖,则实现了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的“双轮驱动”。芜湖2024年GDP首破5000亿元,其经济支柱是汽车产业和机器人产业。奇瑞汽车以年销量260万辆、出口量连续22年国内第一的成绩,带动芜湖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GDP超50%。奇瑞还孵化出机器人龙头企业埃夫特——这家从奇瑞设备部独立的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家电、3C电子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推动芜湖机器人产业产值十年翻百倍,2023年突破300亿元,成为国家级产业集聚区。

同样,江城马鞍山也凭借一些专精特新企业,摘下了“隐形冠军”名号。马鞍山经开区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出华孚精密科技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该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镁基轻量化材料研发,获评“国家5G工厂”和“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其技术创新直接服务于奇瑞等车企的轻量化需求,成为产业链协同的典型代表。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既有的亮眼成绩,安徽保持着特有的谦逊与清醒。时常请人号脉,以求破解区域经济失衡与可持续性发展之困。

比如如何化解合肥“一城独大”与皖北转型阵痛。合肥以超2万亿GDP的体量遥遥领先,而芜湖虽突破5000亿,但皖北地区仍依赖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皖南则面临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例如,淮南、淮北的煤炭经济面临绿色转型压力,而黄山、宣城等皖南城市需在文旅与工业间寻找平衡点。

另外就是传统产业转型问题,如何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尽管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22.3%,但传统产业如家电、建材仍占较大比重。以合肥家电产业为例,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中就有1台“安徽造”,但智能化、高端化升级仍需加速。

与此同时,与整个中国状况相似,安徽也面对外部风险的挑战,即如何摆脱出口路径依赖,防止全球产业链波动。安徽汽车出口占全国1/4,奇瑞瑞虎7单一车型出口量破百万辆,但国际贸易摩擦和供应链不稳定可能冲击出口主导产业。

可喜的是,面向未来的经济蓝海,安徽已明确了向“新”而生的策略。翻阅各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未来之光":

一是芜湖提出的"千亿雄心",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上发力。芜湖计划到2027年GDP达8000亿元,核心路径是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奇瑞已与德国大陆、法国佛吉亚等跨国企业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同时芜湖港依托滚装船码头,打造汽车出口枢纽,目标直指“国际汽车城”。

二是合肥与皖北的“零碳试验”,扎扎实实进行绿色能源革命。安徽2024年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首超煤电,合肥聚变能园区全面开工,皖北则布局光伏、储能产业。例如,淮南市通过潘集电厂等项目推动煤电转型,淮河能源电力集团跻身工业土地投资前十,探索“新能源+储能”一体化模式。

三是从“皖企上云”到“工业大脑”,彰显数字经济赋能。安徽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千万台,合肥比亚迪、芜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等企业通过“智改数转”提升效率。马鞍山华孚精密科技依托5G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成为中小制造企业转型标杆。

综上所述,安徽的5万亿,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面对经济蓝海,安徽需以“合肥—芜湖”双核驱动为轴,在科技创新中强化优势(如量子科技、机器人),在区域协调中激活皖北潜力(如绿色能源),在开放合作中扩大“朋友圈”(如奇瑞全球化)。若能把握住新质生产力与绿色转型的浪潮,安徽有望从“长三角黑马”蜕变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书写新时代的“江淮传奇”。(记者 王根喜)

    责任编辑:祁梦宝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