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年是有情日”
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寒假,春节申遗成功有何启示?如何保护传承我们的春节文化?如何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传承下去?以春节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成了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一小学生们探究的重点,将其作为开展教育的契机,安排的寒假实践活动充满浓浓的年味儿。
“枕头馍每个重约2-6斤,是馍中之王,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正赶上收新麦,为了坚壁清野,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的百姓用新麦做成大馍,给守城的宋军每天发一个,饿了削一片充饥,困了还能当枕头睡觉用......
易景国际分校开展了“以“遗”当“食”劳动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里要孩子们学习制作至少 2种家乡特色的春节美食。六(1)班刘盺辰同学开心的向记者介绍着这款皖北特色美食的历史典故和制作方法:“阜阳人过年必吃枕头馍,枕头馍的制作工序要求特别细,要用精细白面揉和一百多遍,再用大铁锅文火蒸.......”在非遗传承人的引导下,刘盺辰全程参与了美食制作过程,从食材准备到烹饪完成,她详细记录下每一个制作步骤,学习将发酵后的面团充分揉捏,等它变得延展而柔软后再巧妙地折叠成枕头状,不到一分钟,枕头馍的雏形就呈现在眼前。和刘盺辰一样,孩子们纷纷化身为大厨在厨房大展身手,老雁馍、擀豆杂面、菜咸馍......各种家乡特色面食轮番上阵,承载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更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好传统节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清河路一小的老师们还把非遗与美育、德育结合起来,以“舌尖上的年味、足尖上的年味、指尖上的年味”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假期实践活动。
花鼓灯是一种融歌、舞、戏于一体的淮河流域特有的民间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花鼓歌儿满天飞,好像淮水滚滚来”,三年级(8)班的陆安琪对家乡庙会上表演的颍上花鼓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陆安琪在短短一周内就学会了“蝻子步和平足步”,她还在练习中发现花鼓灯的基本动作很多都来自于生活,比如自己正在学习的“簸簸箕”动作,就和奶奶平时劳动的时候很像。“让孩子们从非遗的观赏者成长为传承创新的践行者”,在谈及设计这项假期实践活动的目的时,校长许娟坦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它不依赖文字等物质性载体,而是口口相传、代代传承。一个非遗项目就是一本内容鲜活的教科书、一堂地域鲜明的乡土课。随着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逐渐老去,一些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危机,学校以体验式、沉浸式的假期实践活动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成了“年味”十足的“大思政”系列活动课,能大力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清河路一小组织学生参加以春节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穿针引线 劳动素养伴成长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劳动,而劳动的意识更要从小开始培养。阜阳市莲池小学一年级庞静静老师设计了“小手匠心”假期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一次“针线活”,学习如何钉纽扣,并以此创作一幅小钮扣贴画。
这些看似一学就会的生活小技能,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小挑战,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周沐晗以前只看见过妈妈钉钮扣,从来没有想过钮扣是怎样钉起来的,刚开始就卡在穿针环节,细细的缝衣线怎么也穿不进去针眼中去,本以为缝扣子简单,却没想到穿针也要付出极致的耐心和细心。在妈妈的悉心指导下,周沐晗认认真真学习,小心翼翼地操作,很快就掌握了缝双眼纽扣的方法:穿针后把线的末尾打结,在布料的正面穿过,从布料的反面穿回来固定扣子的位置,然后用十字花的方法固定好扣子,最后在布料的反面打结,再次把针穿到布料的正面,将线头隐藏在布料......从拿起纽扣一片茫然到熟练地穿针引线,周沐晗真真切切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的真情实感,将自己的缝制的“春晖”纽扣画送给了妈妈,
在一(2)班的家校群中,孩子们热烈的交流着自己的钉扣子经验:康妍泽发现如果纽扣眼儿大就不能选小纽扣,否则容易脱开。周沐晗说,纽扣眼儿和纽扣必须对齐,这样钉好衣服就不会有褶皱。李萧宇提醒大家别把纽扣缝的太贴近衣服,得留出相当于衣服布料厚度空隙,这样缝好的纽扣扣的才平整。建议大家深色衣服配深色纽扣,厚衣服配结实一点的纽扣才合适......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劳动和创造的魅力,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纽扣画作品,虽然针脚略显稚嫩,但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有模有样。
生活即课堂,处处皆教育。一次“针线活”点燃了莲池学子对劳动和手工的热情,刘抒晗和左佳桐同学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女士衬衫的钮扣向左扣,而男士衬衫的钮扣往右扣的细节,在群里提出为什么衬衫第一个扣眼设计是横向的问题,立马就有热心的家长给出答案:因为衬衫通常会被左右拉扯而不是上下,横向的扣眼在被左右拉扯时较不容易被解开。
“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钉纽扣是一种实用性强,又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劳动,庞静静希望以此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增强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和思考能力。“作为老师,我不仅要引导学生钉好衣服的第一粒扣子,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颍州分校的同学们在寒假中通过劳动实践丰富假期生活,他们认真阅读家用电器的说明书,了解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尝试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同学们还主动承担起清洗空调滤网、饮水机滤芯、吸尘器尘格尘袋、擦洗抽油烟机的任务,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实践中增长才干。
阜阳市十八中的物理老师则布置了假期家庭安全用电安全排查探究活动,鼓励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仔细排查家庭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电线是否老化、破损、漏电,是否在一个多口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电器,使用插座的地方是否干燥,并耐心地为家中老人讲解用电安全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家电、防止用电事故发生的常见措施等,用行动守护着自己的家庭安全。
生活即教育,劳动即课堂,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教育让寒假成为学校生活的延续,一堂堂设计精巧的劳动实践课不仅有助于学生劳动品质的形成和劳动精神的培养,更是成为颍州学子由书本走向生活和社会的桥梁。
新春送暖,鱼水情深
对北城小学的同学们来说,这个寒假和春节很特别。大队辅导员吴君琪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寻访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刘学敏。
“爷爷,你们在朝鲜打仗,除夕的时候想家吗?”
“爷爷,看到战友受伤甚至牺牲,您不害怕吗?”
少先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旁,争先询问着当年的热血往事,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当年如何与美国士兵周旋,如何利用夜晚游击战突袭敌人,老英雄讲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残酷战斗和战友们的壮烈事迹,瞬间就把同学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志愿军战士在朝鲜一共过了三个春节,那时候大家都用松树枝装点战壕、坑道和防空洞,贴上简易的春联,除夕夜里特别冷,战士们东圃披着被子守岁,有条件的坑道大家跟着收音机听音乐和戏曲。条件艰苦的坑道大家就用锅碗瓢盆当乐器自己拉琴弹唱,敌机投下的照明弹不就是美国人送来的节日礼花嘛......”
英雄的讲述激发出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在老人的指挥下,大家齐声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声中,少先队员们献上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爷爷为我讲故事》、书法作品《青松》,以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表达对抗美援朝老英雄的敬仰之情。
临别时,刘学敏老人拉着同学们的手谆谆教导,嘱咐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了解了刘爷爷的英勇战斗事迹,抚摸着老人用生命换来的勋章,真切地感受到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刘爷爷健康长寿,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贡献力量。”少先队员王若冰说。
“英雄们是学生永远学习的榜样。北城小学已连续5年在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无论是抗战老兵还是现役士兵,都为国家和平安定和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革命故事是北城学子们成长的动力。”据阜阳市北城小学书记姚成介绍,在春节期间,学校开展了“进‘光荣之家’,话‘峥嵘岁月’”“你为祖国守土,我陪亲人过年”系列拥军主题实践活动,借此活动加深少先队员们对军人的认识与敬仰,在他们心中播下尊崇军人、崇尚英雄、心系国防、热爱祖国的种子,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莲池小学一(2)班刘景熠同学用扣子自制腊梅贺春图
“小主人”关注城市“大建设”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阜阳市刘锜小学顺昌校区五(1)班班主任于国萍带领学生们以“城市小主人计划”为主题开展了一项针对城市共享单车的社会调查活动。
师生们走上大街小巷,寻找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并将其移动摆放到正确停放感应区域内,用酒精对共享单车的车把、头盔等密切接触部位进行简单消毒。与此同时,他们还认真观察记录共享单车投放使用的各项数据,比如投放密度、还车区域划定、扫码界面的友好程度、高峰期用车频率等。五一班的孩子们还向过往的市民询问其对共享单车的一些看法,听听市民怎么说、怎么想,收集意见建议,了解共享单车的管理和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
“每个品牌的共享单车都有自己的APP和支付方式,能不能设计个程序解决这个问题。”
“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的人集体出行时“最后一公里”是个难题,共享单车不能载人。能不能在一些大的居民区周边投放一些三轮自行车、遛娃专用车等特殊车型作为共享单车,丰富居民的出行途径。”
“人流多的地方车辆屈指可数,一车难求,能否设计一个程序显示某个地方还有多少共享单车可以使用。”
“扫二维码使用让很多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或出门上网不便的人望而却步,能不能想办法绑定公交卡?”
“一些人骑车在街上随处乱放,甚至随意扔在小区楼门口,还有的直接加把锁成了自己的专车,既有碍市容观瞻,更不方便他人使用。建议运营方在扫码发一次弹窗教育,发现有不按要求还车的,有三次违规记录就限制使用。”
顺昌学子们以城市小主人的姿态深入挖掘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在真情实景下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可行性建议,通过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子们在假期长见识,增才干,提升了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于心,成德于行。为了帮助学生们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颍州区各学校精心设计了爱国主义教育、家务劳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育锻炼等综合实践特色作业,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颍州学子跨越校园界限,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凝聚力,更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以“德育”为内核,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德育“序列化、课程化、生活化”改革,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了全程、全员、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格局。
刘银燕 本网记者徐徐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