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的基础,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
春节假期刚结束,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就抓紧投入到仪器的研发、升级中,为今年生命健康领域的产品布局作准备。在该公司展厅内,摆放着氦质谱检漏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数十款高端分析仪器,令人眼花缭乱。
“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5分钟就能完成的检测,传统液压色谱仪需要约60分钟才能完成。”企业技术人员介绍,这款设备主要用于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分离度、灵敏度,能够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作为国内高端科学仪器制造厂商之一,皖仪科技以光谱、色谱、质谱技术为基础,持续攻克一系列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掌握了单极、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技术、高分辨质谱等质谱分析相关技术,研制出系列能够满足替代进口要求的高端科学仪器。
在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当下,仪器仪表更是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精密科学仪器产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和国际化步伐,2023年,安徽省精密科学仪器及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产研院由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重点高校、事业单位和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单位共同组成。
“产研院围绕精密科学仪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整机产品研制,集成创新研究、产品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品工程化、产业化攻关等方向,已着手开展分子泵、色谱柱、射频电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离子高效传输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并进行了精密科学仪器的产业化及应用示范。”省精密科学仪器及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产研院已经科研立项研发课题12项,研发预算6000万元,签署校企合作研发课题2项。
作为我省高能级创新平台,产研院的成立点燃了产业发展强引擎。“利用这一平台,可以联合多个单位进行技术攻关,加速精密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进程。”产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产研院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合作,形成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设备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搭建产业创新生态,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人才是创新的不竭动力。目前,产研院已组建160人的人才团队,其中正高职称8人,博士占比超96%。人才团队涵盖物理、光学、精密仪器、机械设计等精密仪器产业链核心关键领域。
仪器装备的先进程度代表着产业技术的高度。产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合肥、芜湖等城市的科技资源,安徽初步形成了以精密科学仪器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涵盖光学仪器、分析仪器、检测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生态链日趋完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凸显,高端仪器仪表国产替代面不断扩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聚集,为精密科学仪器领域提供了强大的科研和人才支撑。
面向未来,如何跃升?皖仪科技技术人员说:“今年,公司计划由精密科学仪器单一赛道向精密科学仪器及生命健康双赛道拓展,既要稳固现有产品基本盘,拓展产品新应用场景,还要布局超声刀和血液透析等医疗和生命健康产品,为安徽精密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鹿嘉惠)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