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霍山县漫水河镇新铺沟村异常热闹。这个大别山深处的村子,由于有了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冬闲”变“冬忙”。春节假期一波又一波的客流高峰,让滑雪场附近新开张的多家民宿“一房难订”。
冬季是山区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然而霍山县的客流量不降反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全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3.2%,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5.8%。
交通支撑——
以路串景打造主峰IP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东北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在其境内。
山区旅游“路先行”。2015年,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建成,经过近几年的道路升级,交通愈发便利,霍山县也将自己的文旅IP定位为“千里大别山,主峰在霍山”。
2024年11月,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成为全国第二批交旅融合示范案例。交通不仅成为霍山打开文旅市场的硬条件,也成为一道“快进慢游”的新风景。
合肥市民彭先生是自驾游爱好者。2024年,他先后5次自驾到霍山,夏季漂流、秋季赏景泡温泉。刚刚过去的春节,他又在霍山县的大别山滑雪场找到新的爱好——滑雪。“跟着导航从高速下来,所有景区沿着风景道都能到,太方便了。”彭先生说,以前喜欢自驾前往附近省份游玩,后来发现离合肥不远的大别山风景很美,同时还有互动体验,于是不再舍近求远,“春节在滑雪场附近的民宿住了3天,就为了学会滑雪。”
白马尖之下,风景道东起单龙寺集镇,西至漫水河镇道士冲村,全长111.73公里,再连接国道346线,形成霍山最美风景环线。这条线贯穿白马尖、佛子岭、铜锣寨、六万情峡、陡沙河温泉等7个精品旅游景区以及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辐射全县全部16个乡镇,让前往主峰的游客沿途可看可玩可住。
“路通了,旅游兴旺了,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霍山县磨子潭镇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伍义刚介绍,过去从村到县城,开车要2小时,现在仅要40分钟。路通后,村子沿着风景道,把茶文化发展成产业,茶栈、漂流、民俗文化馆,都成了风景道上的打卡点。如今,宋家河村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围绕大别山主峰景区,霍山县结合多个乡镇的山水、温泉、石斛等资源,打造康养旅游板块。在迎驾生态旅游度假区,环绕着大峡谷漂流、六万情峡、春风美酒小镇;在陡沙河温泉小镇周边,1个小时车程内,能够抵达大别山滑雪场、大别山欢乐谷等景区......在文旅产业布局上,霍山县既不断强化大别山主峰所在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又避免同质化运营,沿着风景道布局旅游产业,形成“百业+文旅”的新格局。
产业发力——
龙头引领差异化布局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省仅两县上榜,霍山县榜上有名。
“霍山是省内较早一批发展地区餐饮住宿品牌并出台管理标准的县。”霍山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叶祥介绍,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霍山,很早就打开了旅游视野。20世纪末,随着白马尖景区、铜锣寨景区的火热,当地兴起一个新产业——农家乐。之后,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市场需求进一步多样化,霍山文旅逐渐超越“靠山吃山”阶段,走上文旅融合的产业布局之路。
“县域发展文旅,最怕同质化。霍山从一开始就立足‘全域、全季、全时、全景’,依托大企业进行差异化、规模化布局。”叶祥说,目前,迎驾文旅、景盛文旅、华宸文旅组成的“三驾马车”在霍山县的总投资达75亿元。霍山县积极推动本土上市企业成立迎驾文旅集团,以佛子岭生态酿造小镇为中心,建设大峡谷漂流、六万情峡、春风美酒小镇三大景区,打造迎驾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了丰富山区秋冬季节文旅市场需求,霍山县引导江苏华强集团和河南景盛文旅强强联手,以陡沙河温泉小镇为中心,布局建设毗邻4个乡镇的大别山滑雪场、大别山欢乐谷等景区。
2023年底,景盛文旅投资的大别山滑雪度假旅游区开门营业,将冰雪经济正式纳入了霍山县文旅市场的版图。今年春节期间,滑雪场接待游客3万多人,综合收入1500万元左右。“我们从定方案到选场地再到最终落地营业,不到一年时间。如此高效率,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让我们对霍山县的营商环境信心倍增。”度假区副总经理卫艳辉说。
为了做好春节“非遗”展演,六万情峡持续推进景区升级;“踩准”研学游热度,霍山县将研学旅游体验与红色文化、农耕田园、历史考古、非遗民俗等元素紧密结合,推出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农旅研学、古色探源等研学产品;2024年暑期,迎驾文旅旗下的汉驰通用航空生意火爆,乘坐直升机体验霍山美景的低空游项目,在暑期连续单月业务量取得华东第一、全国第三的业绩。
“霍山县文旅融合的典型性,在于它能持续业态创新,保持文旅产品迭代,满足游客不断发展的旅游体验需求。”六安市文旅局局长秦国伟认为,文旅融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霍山县通过大企业布局,积极招引一批文化底蕴深、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支撑和拉动力强的高端高质“龙头”项目,让游客在山区县城也能深度体验“远方”。
人才赋能——
“归乡人”闯出融合新路
今年元宵节前后,新铺沟村扁担冲村民组村民何健的“漫宿雪山居”民宿生意火爆。
“何健是归乡人,早年外出创业,看到家乡发展文旅势头很盛,回乡发展民宿。”漫水河镇党委副书记朱兴龙说,新铺沟村在风景道修通后,迎来一波归乡人开民宿的热潮。
乘着冰雪旅游的东风,“雪饭碗”吸引越来越多“归乡人”。
大别山滑雪场选址就在扁担冲村民组。这个地处大别山深处的村庄,曾经家家户户都希望走出大山。随着文旅发展,家门口建起滑雪场,在跟随政府外出考察学习民宿、农家乐项目后,村民们看到“冰雪经济”的潜力,也瞄准了创业机会。
“90后”小伙吴勇是归乡的村民之一。2024年返乡经营农家乐,不到两个月,营业收入就超过20万元。目前,整个村民组有1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建民宿10多家,带动全村及沿线60余名村民就业。在镇村的指导下,吴勇等人把乡村民宿打造成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带动霍山石斛、红灯笼泡椒、漫水河百合等特色农产品销售。
“漫水河镇是霍山县当前文旅发展的缩影。”霍山县文旅局局长赵刚介绍,文旅市场热度的持续攀升,吸引越来越多人才返乡,投入家乡发展,成为文旅融合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当下县域文旅热,反映出文旅消费的需求从静态向动态转变,注重多场景体验。霍山县文旅融合的脱颖而出,在于其较早转型,突破景区观光的静态形式,转而依托风景道建设,向廊道旅游发展,打造探索式、互动式体验较强的文旅产品。”安徽师范大学文化旅游策划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效忠认为,霍山县能够保持文旅产业迭代的势头,也与龙头企业的发力息息相关。
在杨效忠看来,当前,全域旅游正从资源覆盖式向文化弥漫式转变,县域文旅的竞争逐步向文化密码要生产力。“接下来,县城要想在文旅市场继续保持鲜明特色和份额,需要找到自身独特的文化密码,让文旅IP‘活起来’,并在产业链中形成烙印,以软开发带动硬提升。”杨效忠说。
这,或许是县域文旅融合的“下一步”。(记者 唐欢)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