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位于亳州市谯城经开区的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车间一派繁忙,工人正在加紧生产药食同源类酵素饮品,供应全国市场。
“公司酵素拳头产品已累计销售超1000万瓶,2024年产值1.5亿元,今年力争达到2亿元。”古井健康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宣衡告诉记者,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企业深耕药食同源领域,将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中医药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让产品更具技术前瞻性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该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补充了高端研发设备,增加了检测分析的研发手段,同时联合知名高校共同申报了第二个亳州市科技重大专项,主要研究方向是药食同源类产品开发,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中药智能发酵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
“通过智能发酵,可以把药食同源类中药材的发酵周期从1年缩短到3个月,提升发酵效率,还能节约成本、增加产能,保障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该公司技术质量中心经理曹刚刚介绍,通过技术参数的设定,可以利用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发酵、投菌、检测、分析、反馈等中药发酵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在位于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的安徽省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化验员正在对中药材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为中药材质量溯源提供依据。该公司项目部总监冯航敏介绍,实验室由协和成药业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同承担建设,着力解决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问题,为中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协和成药业从2005年销售收入几千万元,发展到2024年销售收入13亿元,靠的就是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亳州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上,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合介绍。
该公司创建之初,就主动联系安徽中医药大学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已有300多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符合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已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出口前十强,先后获得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意识到生产力的提升已经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 赵维合介绍,2023年企业投资上马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数字化、智能化车间项目。建成后,将通过数字化设备采集、处理、分析生产加工数据,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中医药是亳州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亳州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加快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品种研发、强化人才引育等举措,壮大中医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该市去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2102.6亿元,增长11.9%,其中,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502亿元、增长10.9%,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养生茶饮企业超千家,全年花茶快递量达6.2亿件,居全国单品第1位,连续5次获评全国“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我市将着力建好现代中药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推进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2025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300亿元,规上医药工业产值突破550亿元。
(记者 任雷)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