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记者获悉,2025年,包括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等多项农村改革任务将推进,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初春时节,皖北大地一片绿意。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村民李石云背着打药桶,对正处于返青期的小麦除草。李石云感慨道,她种植的这7亩多地今年真是享受了改革的红利。
去年清明节前后,李石云所在的双李村李新寨庄的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在签订延包合同时,李新寨庄的一些村民认为,“李石云是嫁出去的女儿,不应该再在娘家落户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李石云说,双李村党总支书记和包组干部召集村民组群众开会,讲解了安徽省针对外嫁女这一情形专门规定的延包政策,也就是外嫁女可以在娘家或夫家任何一方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讲清了,群众的心气也理顺了。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是今年一项重点改革。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均对此作出部署。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宏耀撰文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从农村改革之初的第一轮土地承包期15年,到1993年中央提出延长30年不变,再到党的十九大明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稳定长达75年,既体现长久不变的政策要求,又在时间节点上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当前正在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总的要求是坚持延包原则,确保承包关系总体顺延,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同时,要妥善解决突出矛盾,允许农民在法律框架内协商解决,不能简单一延了之。”
安徽是全国土地二轮承包到期最早的省份之一,2024年和2025年达到到期高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政改处处长许丙华介绍,此前安徽已在多地开展延包试点,全面摸清了土地承包的基本情况,对于无地少地农户要求增加土地、消亡户的界定、妇女等特殊群体承包权益的保护等农民关注的共性问题,探索出了有效解决路径。“截至目前,安徽2023年土地二轮承包到期的16.5万农户已基本签订延包合同;2024年承包到期涉及的27个县(市、区)437万农户中,延包合同签订户数已占当年到期农户数的98%;今年还将有82个县(市、区)到期,目前正在全面开展摸底核实。”
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搞活经营权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推动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
眼下,在产粮大省黑龙江,农民们已经开始流转土地、订购种子化肥等农资。密山市连珠山镇东方红村村民李春林今年计划种植水稻260余亩,不久前在黑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上竞拍了39亩水田。“以前还得去村委会现场竞价,有时候抹不开面子,现在用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完成竞拍,轻松方便,价格也公开透明。”
2014年12月,国办印发意见,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随着农村土地使用权特别是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日益增多,土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规范健全,各地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相继组建,让产权交易在“阳光”下运行,带动农村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最大化。
2024年全年,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交项目9.77万宗,成交额26.33亿元,为集体增加收入1.81亿元。省内涉及农村产权交易的116个县(市、区)已全部进入黑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尊重承包农户意愿,支持其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土地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定土地流转受让方的经营预期。”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文成撰文指出。
“乡村振兴、制度先行,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还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让广大农民获得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说。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