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法治之力护航安徽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无证明城市”建设、“六尺巷工作法”等一批牵引性、率先性、标志性法治成果。
制度供给更加精准。紧紧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省级层面2025年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5件、制定修改省政府规章5件。加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供给,推动开展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立法研究。
政府履职更加规范。强化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防止政府重大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带病”出台。加强“府检”联动,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实现对执法行为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深化“府院”联动,巩固拓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成果,进一步提高主要负责人的出庭应诉率。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优化涉企立法征求意见机制,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扩围实施“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让企业更加有感。牵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并在芜湖市开展“综合查一次”试点工作,拟于今年下半年在全省推广,靶向治理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在更多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轻罚免罚清单制度,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营商环境。
矛盾化解更加有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全面推行“在线复议”,积极促成案结事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建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推动“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与综治中心建设相融合,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法治服务更加惠民。对标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取优质法律服务。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做实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加强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深化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在更大范围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让群众办事“跑腿”越来越少、体验越来越好。
涉外法治一体推进。聚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将涉外法治建设纳入法治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编译首批涉经济领域省政府规章41部,组建全省“一带一路”建设法律服务团,挂牌设立合肥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指导成立“全球一小时涉外法律服务圈”蚌埠分中心等。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鼓励和推动安徽律师事务所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分所或者法律服务联盟。加快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组建全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推动设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安徽中心,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和港澳地区律所、国内知名律所来安徽设立办事机构和分所,助力我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记者 刘良慧 实习生 褚宁靖)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