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碧桃、玉兰、早樱等春花竞相绽放,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迎来了海内外嘉宾。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论坛年会期间,安徽科技创新成果惊喜亮相。
作为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集聚了众多酷炫的科技成果,多项科技成果为首次亮相,吸引了不少与会者前去参观打卡。走进其中,记者看到一块巨大的落地屏幕,屏幕上散发着蓝色的光芒,如同星辰大海,静谧而深邃。
往里面走,未来产业展区展示了不少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不远处,摆放了一个拥有灵活手臂的机器化学家“小来”。“‘小来’由中国科大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展品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机器化学家平时不仅能代替科研人员完成难度高、周期长的化学实验,还能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最准确的实验结果。“能读、能想、能做事”的“小来”,现在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的好帮手。
记者了解到,机器化学家“小来”的阅读思考能力是通过背后的智能模型实现的。阅读1.6万篇文献,科研人员可能需要六年到七年的时间,而“小来”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
再往展区深处走,一名参展观众正用手指隔空操作一台设备。“这台设备是落地式全息手术影像平台,借助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将其与医学影像平台相结合,这样医院影像操作界面就能在空中成像,并可实施操作调阅。”东超全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讲解员田兴伟告诉记者,对于医生来讲,只需点击空中的虚拟屏幕按钮,就能完成相应的操作,在手术中操作设备更方便,不会影响无菌环境。
“公司总部位于合肥,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田兴伟介绍,此次参展在主会场及展示中心均设有专属展位,集中展示了空中成像提词器等多款明星产品,不少产品是从合肥运过来的,吸引不少参会人员驻足观看、频频点赞。
除了展示中心的创新成果,本届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还有合肥“小太阳”的身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科技成果,入选了中关村论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论坛年会既是一个引领前沿技术风向的国际盛会,也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安徽将把创新故事传播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蓬勃的创新活力与潜力。
(记者 鹿嘉惠 罗广心)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