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数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距离2025年高考仅剩两个多月。时间虽短,却很关键,这两个多月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全力冲刺的宝贵时光,稳住心态,保持好冲刺状态,是每个考生和家长的夙愿。本期编辑部联合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铜陵市第一中学,邀请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分享他们自身的备考经历,传授高考冲刺的经验,以飨读者。
语文:勤读多练 重视积累
支招人:汪一杭,铜陵一中2024届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
1.锻炼阅读速度和信息整合能力(主要针对于小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
方法:学会找关键词句。
示例:小阅读中有的时候会采用说明文等条理清晰的文章,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句首或句尾的总结性的语句来归纳文章主旨。同时,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总结性、关键性的词句可以为我们补充上下文提供提示。
2.重视积累(主要针对于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和作文)
方法: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和典故。
示例:在语言文字运用和古文诗歌中常常需要进行成语填空和对用典手法进行分析。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龙文鞭影》,里面有很多古代文学常识和典故,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在作文里。
方法:每天阅读古文。
示例:古文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大家可以购买《史记》《资治通鉴》等出题时高频引用的古代典籍,每天阅读一到两篇,自己从头到尾进行翻译,来锻炼古文阅读能力。
3.注重复盘
方法:养成每次考试后让老师检查答题卡的习惯。
示例:像作文这种极易拉分的部分,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写作习惯无法很好地把握老师的阅卷喜好,这个时候就需要征求老师的意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针对性修改。
英语: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
支招人:陶钰,铜陵一中2024届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于武汉大学
1.广撒网——整卷练习
在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按照考试标准进行的整卷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整卷练习,评估自己的水平,让自己适应考试环境,找出自己现阶段的不足之处,在后期训练中进行针对性改进与完善。
2.精雕琢——针对突破
通过整卷练习及平时的模拟考试,同学们必定能够发现自己的弱势题型,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逐个击破,最终一网打尽。
(1)听力。提前读题:在试音部分以及在报题目介绍时,可以快速将问题及选项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若时间充足,可以对问题及其对应选项进行猜测,思考问题情境大概是什么样的。
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力题目中易出现各种细节考察题;同时,由于考场环境可能出现杂音,影响听力中信息的传递。这就需要同学们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圈画关键词:在读题时,可以将有关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的关键词圈出,起到提醒自己注意的作用。
熟悉口音:无论是英式发音还是美式发音,在平时进行听力训练时都要培养自己的敏感度和熟练度。
(2)阅读理解。带着问题读文章:先将文章后的题目及选项内容通读一遍,再去看文章本体时便可直接奔着答案去找关键句,可有效提升做题速度。
下划线注明关键句:在找到能够指明答案出处的关键句后,及时用下划线标出,还可标出题号。这样一来,能够确认自己所得出的答案有理有据,节约后续检查时间。
(3)完形填空。固定搭配多积累:在完形填空中,经常出现词组或单词之间的固定搭配的考察类型,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多积累多记忆。
上下文提示别忽略:由于文章的完整连贯性,在完形填空中会出现上文中出现的单词即为下文填空的提示情况。此时不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填写,而是应联系文章整体进行作答。
(4)语法填空。语法知识要扎实:对于应当掌握的基础语法知识一定要巩固,这样才能在复杂句分析中不乱阵脚。
常见设坑绕道走:在平时练习时,同学们一定遇到过各种易错点,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在考试时绷紧脑中的弦,在发现曾经错过的类似题型时让那根弦发出有力的警报声,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摔倒。
(5)作文。底层逻辑要清楚:在脑中应搭建起每一种作文类型写作的基础框架,以不变应万变。
优秀句型多积累:平时在教辅、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等部分看到可应用于自己作文中的句型,及时将其记录下来,并在后续写作中多多应用,使其完全被自己吸收。
精雕细琢多修改:在练习写作时,可以将自己写好的作文多修改几遍,审视自己作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多反思多复盘,不断提升写作的熟练度。
历史:并非玄妙是科学
支招人:徐睿,铜陵一中2024届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于厦门大学
历史作为典型文科,总是给人一种学了又好像没学的玄妙感觉。但人文科学毕竟也是科学,作为应试还是有一些技巧可言。下面我将以题型为纲进行展开。
1.选择题部分:正反并用与两个观念。
历史的选择题往往正选和排除并用,首先运用基础知识将明显时空错位、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排除(尤其要注意近代史的精细时间点和各种限定,如“开始”“初步形成”“基本形成”等),然后就要仔细比对题干信息,到这个部分总是很容易只剩下了两个选项却选择了错误的那个,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同学们树立两个观念:一是要发掘选项背后的历史因素、时代背景,而历史表象往往作为答案的可能较低;二是要十分注意意识形态的问题,这样许多选择题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2.简答题部分:答案尽在材料中。
简答题近年来越来越呈现灵活的趋势,从小切口考察大历史。在联系基础的历史知识时,分析和提炼材料,每一句话都要按照学科术语提炼要点,努力跟答案靠上边,同时不能忘记引子和摘录的出处,这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3.论述题部分:先成“述”再求“论”。
论述题经常给人一种无从下笔之感,但其实作为高中生,只要掌握好“述”就足以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首先是论题,要言之有物,能把握住一两个要素,表述时多加一些逻辑关联词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等赋予其“论”的观感即可;其次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那就先用一两句话综述一下该主题,再展开成两三个部分叙述;最后要注意一下论述题的格式,清楚标注出论题、论述、结论,首尾呼应。
政治:建构体系 规律复习
支招人:叶越,铜陵一中2024届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于浙江大学
政治学科是体系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在高三的紧张复习时间下,科学复习需要构建起清晰的知识点体系。接下来我将从怎样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如何规划自己的复习时间从两个方面展开。
1. 形成体系化思维,构建思维框架。
高中政治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大量背书,但在重视记忆性知识之前,我们需要对每本教材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尽管教辅资料可能有思维导图等辅学方式,我依然强烈建议同学们自己归纳知识要点。
之所以强调体系,是因为后期的刷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答案要点“没有想到”“在课本上找不到对应的语句”,而事实上现在的命题趋势是将知识点考察限定在某一章节甚至某一小节。只有考前对知识点做好了归纳总结才能不漏点、不错答。
然而,仅依靠课本原文依然难以取得高分。接下来,我们谈论怎样填充知识框架。考试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都是由材料驱动的,因此我们的答案一定要与材料相对应。在刷题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同类型的题目材料虽然有变化,但其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不变的。所以,我们总结题目的本质是总结关键词。建议同学们在做完题目后将答案要点和材料内容一一对应,并记录关键词,这样可以使刷题效果明显提高。
2. 合理规划,保持节奏。
高三复习阶段的压力极大,政治作为一门记忆要求较高的科目却难以被分配到较多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合理规划自己有限的背书时间。
常常有同学苦恼于背诵的知识点容易忘记,这实质上是因为没有规律的学习节奏。有的同学习惯于考前突击,习惯于没有规划地背书,这对于政治考试来说十分不利。
我建议同学们利用好碎片时间,可以在每天晚上制订好明天要背诵的范围,不一定要求自己在一个持续的时间段完成任务,而是将其拆解为多个部分,在午休、课间、自习前后和往返学校的碎片时间中完成记忆任务。
记者程榕娟、通讯员林梅整理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