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名片
“绿萤”学生志愿者社团
社团简介
新安江畔的春阳下,一群身着红马甲的中学生正弯腰捡拾河滩上的垃圾,他们身后,“保护母亲河”的旗帜与波光粼粼的江水相映生辉。这是黄山市徽州区第二中学“绿萤”学生志愿者社团的日常剪影。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这群以“萤火虽微,愿为其芒”为信念的少年,用四年多时间将环保星火燃成燎原之势,在徽州大地上勾勒出一幅“校社联动、文脉相承”的生态文明画卷。
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绿萤”学生志愿者社团以“环保公益”与“人文关怀”为核心,深入开展生态环保等文明实践活动。社团成立之初,社团成员仅50人左右,随着不断发展壮大,社团形成了“核心骨干+流动志愿者”的灵活管理模式,成员覆盖初中三个年级。
近年来,社团呈现出创新环保实践、社会联动服务、文化传承行动等特色亮点,不断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社团聚焦垃圾分类、低碳校园建设,设计“变废为宝”手工课、校园环保轮值等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深入社区、街道、敬老院等场所,开展了移风易俗、绿色出行、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校社共育”模式;结合徽州地域文化,组织开展非遗保护宣传、徽州文化公园环保清洁等特色活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践行生态文明。
其中,“雏鹰伴夕阳”敬老行动依托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成员前往徽州区桐鹤养老院探访老人,通过家务协助、心理陪伴等形式传递关怀。立足校园,社团开展“绿色校园”垃圾分类推广行动,设计趣味科普游戏,提升师生分类意识;走出校园,社团与社区联合开展“保护母亲河 我们在行动”文明环保项目,定期清理新安江支流沿岸垃圾,并开展植树活动。校园食堂实行“值周制”,每周由七、八年级各班轮值,进行餐具回收督导、窗口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定期由各班轮值对校园各角落进行垃圾清理。
社团多名成员获得黄山市、徽州区“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社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获团徽州区委、区教育局认可。
志愿者在植树
志愿者劝导文明就餐
志愿者发放“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倡议书
志愿者在丰乐河畔捡拾垃圾
师生感悟
作为徽州二中学生志愿者社团的指导老师,我曾多次带领社团成员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我带领社团成员深入社区,耐心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居民文明出行宣传活动中,与社团成员一同在街头巷尾宣传文明出行的理念。在学生食堂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社团成员为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并让他们懂得感恩与回馈。此外,学校开心农场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让大家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在指导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引领团队的成长所带来的乐趣与责任。每当指导大家筹划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时,我深感团结的队伍和互助的力量是成功的关键。社团不仅仅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更是培养大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场所。我期待,未来的日子里,徽州二中的学生志愿者们能坚守初心,传承和践行志愿精神。
□社团指导老师 汪 超
在加入社团的九个月里,我像一株幼苗在春风雨露中舒展枝叶。初入社团时的我像只怯生生的萤火虫,总躲在人群后面。在食堂值岗时,我轻声提醒着垃圾分类,当看见挑食的同学默默吃光青菜,油亮亮的餐盘在运送车上前行,我忽然读懂了《悯农》诗句里的含义,也明白了袁隆平爷爷的执着与坚守。最难忘暴雨天收餐时,满车餐具在湿滑地面倾倒。我蹲身收拾时,食堂阿姨往我手里塞了块糖,让我懂得服务的温度需要双向传递。志愿服务如镜子既照见自己的局限,也映出成长的轨迹。面对受助者时生硬的沟通变得柔软,处理突发事件时慌乱的眼神转为笃定。这些改变如同溪流浸润心田,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而在于能否永远保持向善而行的初心。
□社团成员 汪沈昕
加入社团后,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在大街小巷寻找烟头并清理,到公园里扫清落叶并提醒路人不要乱扔垃圾等。这些经历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特别的色彩。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明白了环境需要每个人共同呵护,许多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对生活环境造成污染;我实现了自我价值,提升了独立性和责任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社团成员 程晓峰
自2023年9月加入志愿者社团以来,我参加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打理开心农场的经历。当天,志愿者们刚刚进入菜园,看到杂草丛生,就觉得打理起来肯定很困难。自行分组打理环节,大家积极邀请同伴加入自己的组别,唯独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起初,我并不觉得困难,可是到了后面,有一些难除的草需要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合作才可能拔除。令我感动的是,大家并没有因为我不够主动而不愿帮助我,反而热心相助。老师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团队协作能力是很强大的,我们要加入团队共同成长。”这时,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比不上团队的力量。
□社团成员 江雪松
从小,“志愿者”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就是无比神圣光荣的。幸运的是,我于2023年9月加入学校社团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食堂当志愿者。每到用餐时间,食堂便会人山人海,这时候就要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作用了,指引队伍排成一列、按顺序打饭、不插队,不打闹;帮助食堂阿姨打扫地面以及擦干净每张桌子......每件事情好像都很平常,也很简单,但是在服务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总会涌起一股自豪和满足的感觉,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社团成员 鲍静怡
书记说
知行合一育新人
□徽州区第二中学团委书记 叶 琳
徽州二中秉持“立德立行、求真创新”校训,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品牌。学校以平安、健康、绿色、文明、书香校园等五园联创为抓手,将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开创“课堂+活动”双线育人模式。通过生活技能培养、多元课程开发、艺体素养提升等实践路径,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在德育实践中,学校创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依托徽州地域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绿萤”学生志愿者社团开展环保公益行动,推动志愿服务与地域文化深度交融;校团委打造“红色基因”研学矩阵,通过“行走中的团课”、困境青少年护航行动等特色项目,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这些实践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价值引领,让文化自信厚植在学生心田。
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坚持“双线并进”策略:一方面强化学法指导,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创设多样文体活动,通过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组织建设上,严格规范团员发展流程,完善“强基铸魂、服务成长”工作机制,构建起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成长服务的立体化育人网络。
面向未来,徽州二中将继续深耕人文沃土,以“五育融合”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实践载体,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时代新人,用知行合一的育人实践谱写教育新篇章。
(特约通讯员叶琳、记者谢婷婷)
□配文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