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学霸养成记】李一一:以思为楫 驭浪前行

2025-04-02 10:40:45   来源:安青网

》》》“学霸”小档案

李一一

合肥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中毕业生

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学习经历篇

2021年,携着殷切与向往,我轻扣合肥八中的门扉。

作为第一届高中强基计划的参与者,尽管我的历史强基并未通过,却仍然借助着中考成绩与曾经擦肩而过的强基班再次邂逅。

可银杏树的高大,也不可避免地投射下浓稠的荫蔽。

天之骄子从来不少,当一批天之骄子相聚,若非凤毛麟角,不免泯然众人。那时的我,似在黑夜中踽踽独行的蜗牛,背着曾经的骄傲和些许期盼,纵然缓慢,仍旧彳亍。

我曾搁浅自己的梦,在一次次打击中漂若浮萍,可即使是蜉蝣,也渴慕着荡气回肠。

高二那年,置身于道路的岔口,我毅然决然地投入文科的怀抱。教室外的银杏树叶沙沙作响,投掷下串串的树影婆娑,我们坐在粉笔轻踏黑板的教室,一个个高举着手,海阔天空地聊着毕淑敏、黑格尔、王阳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那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而那传说中的高三,也悄然在一次次铃声中如约而至。

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紧张。

一场场考试纷沓而来,我们抱怨着数学的难题、英语倍速的听力、语文莫名其妙的成语填空和读不懂的作文主旨;我因为一次又一次算不出的圆锥曲线而崩溃,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抽背而胆战心惊,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地图默写而辗转反侧;我的高三被浓缩成智学网上一个向前的小人,它会奔跑、会摔倒、会停滞不前、亦会大步跨越。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伴随着九省联考,冬天迫不及待地向我们挥手,如一阵猛烈的寒流高调地袭来。新的题型、新的要求、第一次全真模拟的排名,终于横亘在我们面前。可惜我们不是愚公,没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千年万年的底气,我们只剩寥寥数月,第一次感叹,“惟余莽莽”。

可那个风雪交加的冬天,因为学校的大门而格外温暖。

老师为我们开放了自愿进入的校内自习室,教室的空调在放假后又一次“轰轰”地运转起来,我与分别几日的同学道一声玩笑般的“好久不见”,再共同沉溺于渺渺未来中的片刻希望,那希望,来自眼前、脚下、笔下、书中。

2024年6月7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吹响了号角,那时的我还不知未来如何,当时只道是寻常。

学习方法篇

朱熹曾说“学者之好,在于好谈精妙而脚尖不点地”,这并非宋朝一隅,直至今日,仍是暮鼓晨钟之见。

我曾见网络上的博主将文科的学习总结为“背诵+锦上添花”,似乎将文科学习看作一项轻而易举的机械工程,只需遵循某种特定的规则便罢。我不可否认其在抽丝剥茧后的精妙总结的正确性,但我仍想说,这不够。

以我之拙见,须常二省吾身。其一,是否对所有的“事实”烂熟于心?

人们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我们应深知,古往今来,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是人们的认知,《资治通鉴》告诉我们,资于往事,有鉴于政道。这往事,非事实不可。

于语文,一字不差的文言文和诗歌是事实;于数学,公理定律是事实;于英语,基本的单词语法是事实;于历史,史实就是事实;于政治,基本的国情是事实;于地理,天下万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事实。

有人将这些事实换了一个帽子,称其为“基础”,可现状是,仰望星空者甚多,脚踏实地者渐少,那么,换一个称呼吧。我将之称为事实,而你真的了解了所有事实吗?

其二,是否有深入的思考?之于数学,自然不必言说;于语文英语,思考的是文章的内容深意,是笔触的技巧方法,是思想感情的挥斥表达;于文综,是唯物史观的运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剖析,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做”的链条式分析,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而非芸芸者一句自以为是的“锦上添花”的谬论。

我曾见过许多对文科不求甚解的人,将自己文科的薄弱归咎于“老实”,认为自己败给了所谓的“文采”“辞藻”,往往指着某篇长篇大论便惊呼“瞎扯”,甚者,再为其冠一顶“八股文”的帽子,扼腕叹息着“众人皆醉我独醒”。

可事实当真如此吗?并不见得。这便是思考的肯綮所在。

善思考者,当如李斯,俯观秦国之状,写得《谏逐客书》;当如费孝通,思索乡土中国,塑得中国社会学一大进步......

高考是应试教育不假,但其本质仍是选拔人才,我想,若是连思考都做不到,便也莫要空谈了。

点评

逐光成长 未来可期

□班主任  董田生

李一一是合肥八中2024届高三(4)班一颗闪耀的学习之星,在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她以独特的魅力和不懈的努力,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一一作为合肥八中第一届高中强基计划的参与者,尽管强基考试失利,但她并未因此气馁,仍然凭借中考的优异成绩成功进入合肥八中。这种面对挫折不放弃、积极寻求突破的精神,为她的高中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班级里,她的坚韧态度也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成为大家在困境中奋起的榜样。高二分科时,李一一目标明确,毅然选择历史方向。课堂上,她思维敏捷,积极参与讨论,见解独到,常常能从独特的角度分析问题,给同学们带来新的启发。在讨论过程中,她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然后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引导大家深入思考。这种积极参与、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让她在历史方向的学习中如鱼得水。高三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李一一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数学的圆锥曲线、英语的倍速听力、语文的成语填空和作文等难题,都曾让她感到困惑。但她从未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挑战。她会为了一道算不出的数学题而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完全理解;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她每天早起练习听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毅力和坚持让大家看到了她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面对一次次考试成绩的起伏,她能迅速调整心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她坚信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进步。 

李一一的学习方法也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她深知基础的重要性,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视为“事实”,力求烂熟于心。无论是语文的文言文和诗歌,还是历史的史实,她都能认真背诵、深入理解。同时,她注重思考,在学习文科知识时,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记忆,还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进行全面思考。这种学习方法使她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班级里,李一一很热心,她经常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耐心地为他们讲解难题,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和尊重,大家都愿意和她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如今,李一一已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回顾她在合肥八中的学习生活,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一段精彩的青春故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执着,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光彩,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李一一口述,刘跟党、记者徐徐整理)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