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梅,合肥中科信息工程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秉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坚持以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指导实践教学实践,让全部教学过程“爱满天下”。
清晨的合肥中科校园,薄雾还未散尽,教师办公室里已传出清脆的翻书声。青年教师吴雪梅正在批注学生作业,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书签上,工整誊写着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她执教生涯的座右铭,更是扎根职教沃土的初心写照。
2023年盛夏,淮北师范大学毕业的吴雪梅带着满腹经纶走上了讲台。首堂课上,她引经据典剖析“通感”手法,三十多分钟的滔滔不绝换来的是台下茫然的眼神——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竟似重拳打在棉花上。
“那天下课,我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吴雪梅坦言。教研组长递来的听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写着观察记录:“7次集体低头”“12人眼神游离”“互动提问0人次”。这些数据刺痛了初出茅庐的师范生,也让她顿悟:中职课堂需要的不是学术盛宴,而是点燃兴趣的火种。
此后的课堂上,吴雪梅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因此,吴雪梅在教学活动中会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在课堂中增加讨论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这种沉浸式教学带来的改变肉眼可见:曾经上课总睡觉的小林成了“文史知识库”,腼腆的女生小雨也常背诵诗词,班级平均分直线上升。更令吴雪梅欣慰的是她所带班级的借书量较其他班级高。在“大语文”理念指导下,吴雪梅还将课堂延伸至生活中。
吴雪梅始终坚信“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在她看来,爱是源泉,是力量,是智慧,教师需要用自己温暖的心去关爱每个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一片绿叶充分享受到阳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吴雪梅说,这一直都是她的育人准则。比如课堂上,发现有学生趴在课桌上,她会走到跟前,摸摸他的头,善意的提醒他,并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发现有学生学习退步了,会立即找其了解原因,寻找对策。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渴望被外界、被他人肯定的需要,每一个班里都会有一些调皮捣蛋、成绩有待于提升的学生,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所以可以用鼓励和表扬代替责备和批评,用谈心和交流帮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信心。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还是显有成效的,当时班里的几个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上有困难就给与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就给与指导。”吴雪梅表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生真心付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才能越来越高,师生间的距离才能越来越近。
曾经,吴雪梅中途接手过一个二手班,在得知要接手这个班级前她的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毕竟,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以往教学风格与班级氛围的班级来说,新老师的到来无疑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她担心学生们会产生抵触情绪,担心无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面对这些未知的挑战,我深知唯有真心才能打动人心。”吴雪梅从接手班级的那一天起,就主动去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在课后,更是成为了学生们的朋友与倾听者,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与他们分享生活的点滴。难能可贵的是,仿佛春风化雨,一切都变好了!
“教育是双向治愈。”吴雪梅说,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并相信,只要用心去爱,用智慧去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一定能够点亮更多学生的未来,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暮色中的校园渐渐安静,吴雪梅仍在灯下批改作文。窗外晚风拂过她面前厚厚的作业本,沙沙声应和着笔尖划过纸页的轻响——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和声。
□校长点评
吴雪梅老师最可贵的是既有书卷气又有泥土香,她把职教语文做出了专业深度、人文温度和创新锐度,她对学生的爱如同阳光般温暖而无私,是一位深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年轻教师。
——合肥中科信息工程技工学校校长魏金龙
通讯员 杜明利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 记者 韦玉柏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