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位于宿松县的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麦田里,农机手驾驶大型高架宽幅喷杆打药机实施“一喷三防”作业。本报通讯员 李龙 摄
3月26日,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村富农家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忙着采摘水果黄瓜。 本报通讯员 武清海 摄
春日的江淮大地,澎湃着勃勃生机。皖北平原上,嫩绿麦苗铺展成翡翠长卷;皖南梯田间,油菜花海绽放春的气息。行走在各地,随处可见抢抓农时的忙碌景象。
春耕不仅是时令的轮回,更是现代农业的强劲脉动。江淮大地的春耕春管交响曲中,不仅有科技与传统的交融,更饱含“端牢中国饭碗”的安徽担当。当无人农机的轨迹划过沃野,智慧农田的数据跃动云端,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江淮粮仓”正拔节生长。
不负农时春管忙
眼下,江淮大地铺满绿意,广大农业科技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特派员,正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在庐江县泥河镇,田里种植的“中油杂501”“沣油737”等品种油菜长势正旺。“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种植户一定要在油菜盛花期注意预防油菜菌核病。”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立江向身边的种植大户建议,田管水平关系着油菜的品质和产量,要做好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现代化装备和高科技手段的加持赋能下,春耕春管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更加专业和轻松。
在太和县,当地依托全覆盖的“四情”监测智慧平台,精准掌握苗情,152万亩小麦春管工作高效推进;在五河县,通过移动式水肥一体化机等相关设备的应用,种植效率和效益极大提升;在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动动手指点击手机屏幕,就能对大田进行水肥一体化精准喷灌......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让江淮大地的春耕春管充满了“科技范”。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当前,全省在地小麦面积为4300多万亩,油菜面积740多万亩,较上年均有所增加。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超90%,油菜一、二类苗占比超80%,均为近几年的较好水平,具备稳产高产的基础。
当前,我省正毫不放松抓好春季田管,加强苗情动态监测,针对一、二、三类苗分类施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搭好丰产架子。
粮食生产中,病虫害防控至关重要,尤其要做好植保工作,才能“虫口夺粮”。“小麦主要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为防控对象,油菜要做好菌核病、蚜虫的防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介绍,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推行统防统治与联防联控,全力保障夏季粮油生产。
此外,省农业农村厅还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积极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技术措施,防御倒春寒、连阴雨、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将因灾损失降到最低,保障生产安全。
精耕细作提效益
在位于怀远县的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小麦长势喜人。“去年,龙亢农场小麦因受到苗期冻雨天气和灌浆期高温的影响,单产并不理想。今年,我们将力争小麦单产目标突破650公斤,每亩节本增效在200元以上。”龙亢农场有关负责人介绍。
龙亢农场提质增效的信心何来?记者了解到,今年,龙亢农场依托省级指挥田项目,重点抓好小麦的测土配方、高效种植、化肥农药减量、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收获等工作,提升农场精耕细作水平,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例如,在品种选用上,今年龙亢农场的省级指挥田项目区主要种植“龙科1109”,该品种最大优点就是千粒重较大,可以克服当地砂姜黑土有效穗低的不足,用千粒重夺得高产。
“去年水稻收割结束后,农场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取土化验,项目专家组依据检测报告提出了‘减氮降磷稳钾’方案。”龙亢农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种植小麦中,基肥全部采用了新型复合肥,与单剂肥料相比,减少了肥料用量,每亩可以节约10公斤至15公斤的肥料。
不仅如此,龙亢农场还建立智能物联网,农田里的苗情监测仪、土壤分析仪、气象监测站等智能设备能够把麦田里的实时情况汇总成数据传输到控制室的智能大屏上。当地的专家通过大屏上的实时数据,包括巡检无人机的反馈情况,以及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的调查结果,汇总生成一套春节农业生产的指导方案。
去年,安徽粮食总产836.9亿斤,居全国第5位,再创历史新高,但粮食单产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耕地资源有限,增加粮食产量更多要靠提升单产。去年,我省启动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已有初步成效。
汪学军表示,今年,我省围绕重点作物、重点产区、重点环节,紧盯关键农时、关键技术、关键要素,全力以赴推动单产提升。打造一批“吨粮田”“吨半田”高产样板,建设一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集成示范平台,充分挖掘地种肥药全要素、耕种管收全环节增产潜力。
我省还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积极参与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大户带小户、多种粮种好粮。同时,发挥农垦“国家队”作用,深入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扩面提质。
农资保供助丰收
在寿县三觉镇,当地的种粮大户祝克中种了700亩地的小麦。“我一年种植小麦、水稻两季作物,全年用肥在35吨左右,农资价格稳定能让我们种粮信心更足。今年春耕期间化肥充足,想买什么肥,都能买到。”祝克中介绍,让土地高产的秘诀之一就是做好施肥,尤其是用量最大、为作物提供长期营养的底肥,十分关键。
作为辉隆股份在寿县的一名农资经销商,孙中翰年初就预判今年行情较好,早已提前备好一批肥料。“当前是农资购销旺季,部分品种的价格虽较此前略微上涨,但价格总体平稳,供应充足。”孙中翰告诉记者,他每年在寿县当地能销售一万七八千吨的复合肥,今年以来,已销售了五千多吨的复合肥。后续将根据销售情况,灵活调整补货计划,确保货源充足。
农资是春耕生产的关键要素,其稳定供应对于保障农业丰收意义重大。近日,在位于庐江县的辉隆中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辆辆满载化肥的货车从仓库驶出,这些化肥将被运送到周边市场,用于春季农业生产中。
“作为供销社系统农资生产流通企业,我们从生产到供应、从配送到服务,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辉隆中成科技总经理陈虎表示,面对春耕农业生产的农资需求,该企业将优先安排、优先组织、优先调运,切实保障春耕期间化肥充足供应。
记者了解到,作为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全省供销社系统将聚合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力量,抓好农资跨区域调剂调运,及时配送到基层网点,保障春耕农资货源充足。同时,加大绿色产品供应力度,进一步推广应用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和高效、低毒、水基化、环保型农药,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农资不仅要供应充足,还要货真价实。为此,我省扎实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严把农资产品生产、经营许可关,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服务。
当前,我省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普及农资识假辨劣知识,运用大数据农资质量追溯体系,重点查处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及虚假宣传等违规违法行为。此外,将保持对危害农资安全违法行为严查严打态势,坚决查处一批农资领域违法案件,确保农资质量安全、市场秩序良好。
(记者 许昊杰)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