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时政要闻 >正文

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

2025-04-03 14:31:17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我的父母是老党员,按照他们的遗愿,我们选择了江葬。”近日,铜陵市举办公益性江葬活动,参加此次江葬活动的逝者家属杨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将父母骨灰缓缓撒入长江。

当天的公益性江葬活动现场,42户前来“送别”的逝者家属登上轮渡,满怀哀思,伴着哀婉的音乐,将骨灰和花瓣祭撒到绵绵的江水之中。

“岳父临终前叮嘱我们,死后想魂入长江。我们也充分尊重他的遗愿,生前尽孝不留遗憾,生后让他与长江为伴。”铜陵市民翁先生同样以江葬的形式送别岳父最后一程,在他看来,岳父的举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铜陵市积极倡导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理念,自1999年首次举办骨灰撒江活动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共有437人逝后“伴江长眠”。

在公益性江葬活动举办的前不久,铜陵市还举办了第七届集体花树葬活动。活动现场,逝者家属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将51位逝者骨灰坛缓缓放入用于树葬的桂花树下,伴着清幽的音乐,撒播鲜花,覆盖泥土,向逝者鞠躬告别。

“父亲是一名老兵,生前总说生态安葬方式好,可以长眠在绿树青山中。他还要求我们在他逝后不放鞭炮、不奏乐器、不收花圈,以树代墓,不立墓碑。”逝者家属陈琳表示,在父亲的要求下,家人于2022年就为父亲报名了公益性集体生态葬活动,“生态葬的仪式温馨庄重,落葬的区域肃穆整洁,也让我们把对亲人的思念融入花草树木中,仿佛是一种新生。”

铜陵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勇先介绍,作为生态葬方式的一种,树葬在安葬过程中使用可降解骨灰坛,半年左右即可被土壤完全降解吸收,并且每棵树的四周可安葬八份到十份骨灰,起到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自2017年集体生态树葬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有134位逝者选择树葬的方式长眠。”张勇先表示。

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如今在铜陵,更多人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与江水共流、与花树同眠的节地生态葬形式也成为不少逝者的新选项。铜陵市还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进一步弘扬绿色生态殡葬理念。

“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安葬方式,体现了让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现代殡葬理念,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落叶归根、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张勇先说。

(记者 刘洋 通讯员 路璐)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