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书展卷话生前,追思过往犹相见。4月4日上午,灵璧县游集镇举办邱德龙先生《岁月拾梦》遗作研讨会。灵璧县政协文史委、宿州市散文家协会、灵璧县散文家协会以及文学爱好者12人参加了研讨会。
邱德龙先生,1947年8月生,灵璧县游集镇人,生前为灵璧县畜牧水产局退休干部、灵璧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
研讨会上,大家睹书思人,依次进行发言,分享了与邱德龙先生以文会友,相遇相知相识的点点滴滴。一致认为邱德龙先生不管他的诗还是文都自然而不做作,真纯而不虚矫,随性而不勉强,祥和而温情,始终给人以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强大正能量。无论是抒情、状物、写景、记事、议论,先生都能以光明和畅之笔,扫去阴沉颓唐之气,积极向上,善始善终,足可见先生达观之性格,敦厚之品行,清朗之心境。
宿州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尤传化,深情回忆了与邱德龙先生三年的交往经历,以及帮他完成生前意愿,筹备付梓《岁月拾梦》作品集的全过程。他表示,邱德龙先生这部作品处处体现出岁月留痕、山水留痕、情感留痕,不但表达了他的胸怀和境界,更能看出他鲜活的情趣和厚重知识沉淀。在先生的笔下,家乡的老汪湖、邱楼、船路沟,洋槐花、樱桃树、榴花红,小表妹、外孙女、父母恩情,烤白芋、蚕豆花、芋粉条......无一不是创作素材。他只需习惯性地面对这些事物,便能进入原有主题,从其中发现与自己契合的部分,不拘泥于表象,展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感悟。
宿州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诗人卜献华与大家分享了为邱德龙先生《岁月拾梦》作品集写序的详细经历。纵观先生的作品干净明媚,透亮而清爽,像清晨推窗而入的徐徐阳光,混合着水汽,温暖但不至于燥热,具有敞开怀抱接纳与承载的胸怀。他的文字像田间的谷物或被夜雨濯洗过的树叶,有着初生的美好和喜悦,清澈的老汪湖、野草丛生的新阳河堤、绵绵透着寒意的细雨、倔强的迎春花、沼泽荒湖里的狼尾巴草......以及父母、妻子、深爱的亲人们都在他的作品里走动,像默片或幻灯,一一放送,提醒、昭示或感怀。读过之后,他深藏于心灵最深角落里的爱与痛,情与伤,都如甜蜜的叹息,在人们不经意间奉至面前,品着其中的滋味。
灵璧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鲁兵则从文史研究的角度,讲述了与邱德龙先生共事接触,工作交流的亲身经历。深入探讨了邱德龙先生的作品魅力、个人成就和人格风范,让大家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了先生的亲切与平易近人。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和探讨邱德龙先生作品的机会,更为推动全县文学创作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东义)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