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草色青青,杨柳依依,桃红杏白,竞相开放,人间四月正芳菲,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祭奠先人、慎终思远的传统节日。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了解清明传统习俗,萌发幼儿爱祖国、敬英雄、忆先人的情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合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总园开展了“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将传统美德植根于幼儿心中。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因空气清澈,景物明晰,故而得名“清明”。老师通过古诗、视频、课件等形式导入,向幼儿普及了“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在孩子们的眼中是什么呢?
“清明节”要吃青团,我吃过蛋黄青团、豆沙青团,特别甜!
“清明节”要去踏青,河里有小蝌蚪,花都开了,柳条长了!
我要手绘一个漂亮的风筝,去草地上放飞!
我想朗诵一首诗歌,表达我对烈士的思念。
“清明节”我们的思考:
在成人眼里,“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孩子心里,“清明节”是他们听到、看到、想到的,是那些“趣玩纸鸢”“遇见青团”“传诵诗歌思念烈士”。
乐清明 趣游戏
遇见青团
青团,又叫清明团子,是“清明节”的特色美食。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希望用粘土来制作青团。拿到材料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将手中的黏土放在手心中揉一揉,团一团,搓一搓,不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青团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趣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期望给自己带来好运。
“你看,我的风筝最漂亮!”孩子们和爸妈们一起带着风筝。在清明时节走进大自然,和风筝一起赛跑,放飞风筝,放飞希望!
绘清明 润童心
巧绘风筝
春光和煦,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在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爷爷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成为了“多线风筝”。再到后来,风筝被当作传递信息的工具。从宋代开始至今,“放风筝”便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户外活动。只见小朋友们个个热情高涨,先画出风筝的轮廓,再装饰风筝的细节,然后用勾线笔描边,最后给小风筝涂上漂亮的颜色,一幅风筝创意画就完成啦!
手绘油纸伞
情暖清明承节气,手绘伞面画传统,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也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经典诵读 寄哀思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以前的读书人,每到这个节日,总难免感慨万千,愁绪重重,并以诗词赋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经典伴着四季代代传诵,一种典雅、一缕芳香便在我们心中流淌......
通过此次活动,市直幼总园的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珍视中国节气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长辈。
(岳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