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靶向攻坚 激活大学生就业新动能

2025-04-15 17:34:03   来源:安青网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以及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交流展示全省高校在就业工作上的典型经验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省教育厅、团省委决定联合开展2025 年全省高校就业宣传工作,在本报开设“人才兴皖 ‘就’在江淮”就业专题,深挖就业举措,展示就业风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工作展示

靶向攻坚 激活大学生就业新动能

两个小时里,近3000名大学生到场应聘,共收集简历4586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41人......日前,2025共青团“千校万岗”示范招聘会暨“春暖皖江”安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系列活动走进安徽大学。在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这场活动交出了一组漂亮数据。

在促就业工作迈入攻坚期的当下,这组数据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近年来,安徽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部署,高位推进就业工作。组建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开展全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瞄准大学生就业全链条,靶向攻坚,打出一套有“力度”、显“温度”的组合拳,全力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虞宝桃(前排右三)访企拓岗

锚定就业“新坐标”科学规划

3月26日下午,“春暖皖江”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相距不远的文典阁报告厅里同样洋溢着青春气息,以“出彩人生,‘就’在基层”为主题的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讲座火热开讲。四位在基层就业、西部计划、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优秀青年和两位就业指导嘉宾,围绕2024~2025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基层就业、创新创业等领域进行分享。走出报告厅时,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李刚感慨道:“基层一线也能大有作为,实现梦想未必只能在写字楼”。

毕业在即,优秀校友的“过来人”经验、就业专家的干货指导,无疑为像李刚这样的毕业生多提供一份参考、一次选择。“在时代的浪潮当中,毕业生何去何从,是坚持所学为所用,投身对口的就业岗位?还是响应国家号召,去西部去基层一线锻炼?还是继续学下去,瞄准考研、考公搏一把?这些都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找准自己的就业坐标。”据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超介绍,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便开设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课,按照“一院一特色、一专业一方案”,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不同阶段学生成长需求,以“专业+生涯”“专业+就业”为导向,将就业指导内容“嵌入”专业培养方案中,构建贯穿大学全周期的教学设计,目前,该校51个专业已100%实现课程大纲个性化定制,全面构建起契合各专业特点的定制化教学体系。

在细化“一生一方案”要求的过程中,该校依托国家级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推进“精准滴灌”体系化建设。如启动“‘职’引未来,寻找安大就业先锋”朋辈就业引领计划,开展“安芽计划”求职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组织“职”点迷津·皖美成“公”公考系列讲座,编撰《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分层分类满足毕业生个性化需求,细化考研、升学、就业创业、基层就业、选调生等指导工作。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稳定在93.9%以上。

此外,该校积极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三年,学校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76人,应征入伍61人,考取安徽省选调生174人,录取安徽省选调生人数连续8年位居全省高校首位,越来越多的安大学子找到自己的职业“新坐标”。

奇瑞公司专场招聘会

锻造求职“金刚钻”精准赋能

“企业普遍反映,安大毕业生专业素养过硬,到岗后上手很快”。日前,经过前期对接和岗位二次筛选,长丰县人社局向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定向提供46个就业岗位,对安徽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赞不绝口。

一次性定向提供46个就业岗位,可见地方用人单位的招人诚意,也侧面肯定了该校学子可揽瓷器活的“金刚钻”。据王超介绍,近年来,为提升育人质量,学校不断配优师资队伍,按照“一专业一队伍”需求导向,坚持“内外互补、专兼结合”原则,从用人单位人力、优秀校友、专业教师、思政骨干等渠道选优配齐就业指导队伍,扩充师资资源库。实施“培优强师”系列计划,完善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举办课程比赛、工作坊、专家报告、主题培训等活动,全面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此外,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与中国电信、奇瑞汽车等企业签订人才需求战略协议,选聘企业高管担任“就业导师”。举办小米工程师训练营、中国电信“天翼云”实训营,与大众安徽联合培养研究生,着力构建“人才共育”新机制。

学生苦练内功,学校抢抓机遇。为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概率,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发挥在用人单位招聘与学生求职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各地人社部门及用人单位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构建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电子邮箱、电话、邀请函等方式,提前向人社部门及用人单位通报学校年度就业市场开展计划、毕业生专业及生源所在地分情况、就业意愿度、就业期望值等信息,为人社部门及重点用人单位征集就业岗位提供参考。学校对人社部门或用人单位发布的岗位进行二次筛选,确保岗位安排、专业需求、成长空间等符合学校毕业生需求,提高就业岗位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适配度。

“通过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优化就业环境。只有这样,就业机会来临时才能准确抓住。”王超说。

搭建就业“立交桥”靶向发力

4月7日一早,王超就与部门同事投入了新一轮的招聘会工作中去,在他桌上的台历上,4月9日被红色记号笔圈了起来。“整个清明节假日期间也没歇着,各种招聘会信息、电话就没停过。”再有两天,2025年招才引智安徽高校行科技创新企业暨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将在该校举行。

自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以来,学校深挖线下就业市场,主动对接杭州市、南京市、苏州市等重点城市,进校开展地方政府和人才机构组团招聘活动,联合举办“潮聚杭州”“魅力南京”“校园苏州日”等各类人才活动8场。强化与省教育厅、人社厅、团省委、国资委等部门以及合肥市、安庆市、滁州市等省内16个市合作,共同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合肥千企万岗请您来”等大型招聘活动15场。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举办以长鑫存储、比亚迪、京东方、江淮汽车等重点用人单位为代表的线下专场招聘会516场,提供就业岗位4.1万余个。

为丰富就业载体,学校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充分发挥学校就业信息网直接对接省就业平台、信息集合度高、信息发布数量不限等优势,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及宣讲会公告,年均推送就业信息7300余条。顺应学生掌上求职趋势,用好“安大就业”微信公众号,优化就业信息发布方式,年均发布就业信息600余条,信息阅读量40余万人次。联合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专业招聘机构,举办“寒假暖心促就业”“前程无忧——安徽大学线上专场招聘会”等线上招聘活动,构建多渠道就业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严格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充分发挥校领导班子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校院两级共同开展共建走访、重点走访、联动走访,以“访”促“拓”,做深做实“访企拓岗”工作。2024年以来,学校共走访用人单位650余家,开拓就业岗位3800余个,促就业成效显著。其中,校党委书记虞宝桃赴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和中电信量子集团开展访企拓岗,落实高质量就业岗位32个。

招聘会现场

就业典型

王帅:青春在边疆闪光

“青春在此,理想在望,追随本心,无问西东”。五年前,站在大学毕业的十字路口,安徽大学毕业生王帅听从内心的召唤,放弃了高薪,通过报考新疆选调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村官”。目前已扎根基层一线四年多,先后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哈克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组织委员,乌尔禾镇武装部干事,综治中心干事、主任,柳树街街道办事处宣传干事等职务。

“刚毕业那会,面临的选择还是挺多的,可以留校任大学辅导员,也可以攻读硕士学位,还收到了一些国企offer,但终究没能抵住祖国的召唤。”回想择业时的场景,王帅直言,毕业时校园广播里的一句“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听得自己热血沸腾,“青年人不就应该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吗”。

2019年11月,经组织批准,王帅来到了乌尔禾镇哈克村任书记助理。为了快速适应工作节奏,王帅立刻开始了摸排到户的走访,他奔走在村头巷尾,参与村民转场放牧、犁地拉草,慢慢地和群众“打成了一片”。在村民遇到困难时,他总能竭尽所能伸出援手,从农田铺装滴灌带、适龄儿童上学问题,到常态化推进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再到旧房拆除工作,每件事王帅都在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王帅和村两委以发展特色养殖业为突破口,鼓励村民从单户单干到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抱团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村里特色优势农牧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转化增值。他领办的褐牛养殖项目向上级争取专项项目资金45万元,并吸纳全村80余养殖户开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该项目初期创收75万余元,当年实现人均收入35806元,位居全疆前列。目前从常规养殖发展到风干肉、熏马肉、驼奶等畜牧产品深加工,帮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

在担任乌尔禾镇综治中心主任期间,王帅检查辖区工地现场324次,发现并现场整改一般安全隐患31起,切实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精准高效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接收核查反馈外来人员累计5000人次。此外,他组织动员辖区群众充分发挥联户长“六联+X”职责,参与群防群治巡逻500余人次,协同解决了私搭乱建冬窝子、村民水电燃气排水、空挂户清理等难点问题10余件,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现代化基础,推动平安乡镇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者程榕娟)

    责任编辑:杜宇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