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右一)为当地居民发放物资
“没想到,来西藏一待就是7年”。吕奎元是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土木工程系毕业生。自毕业进入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名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来,先后参与完成了7个项目的建设工作,其中5个西藏项目。他个人及项目团队获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2项,并荣获安徽路桥集团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度、2021年度“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
与高原较劲的“硬骨头”
2017年9月,27岁的吕奎元来到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他主动请缨参加西藏219国道建设项目,第一次踏上了这片雪域高原。自下午3时从拉萨站离开,他们一行6人已经在4500多米海拔的高原上行驶了12个小时。翻越了5座山头,窗外的风景由明变暗,又由暗变明。
“浑身乏力,口干舌燥,走路轻飘飘!”吕奎元告诉记者,项目现场除了要克服海拔高、氧气少、紫外线强等高原条件,还要攻克众多技术上的难题。10月底,施工路面已开始结冻,对公路养护和施工造成了极大挑战。吕奎元跟随项目团队开展了多次专题会议,在借鉴学习内地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棚户法解决这一难题,“相当于给梁子盖了间房子,保障温度的同时也有了养护的条件”。高原的严寒盖不住这群汉子们埋头苦干的“锋芒”,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原定30个月的工期,他们仅花费21个月就建设完成。
“报告,雅砻河抢险任务完成!”2021年隆冬,吕奎元在零下10摄氏度的雅砻河畔,裹着厚厚的外衣,和同伴喊出这句话时,距离山南市委下达的抢险指令仅过去48小时。彼时水位突增的雅砻河“危机重重”,三家单位分别在三个闸口同步开展抢险工作,他带领的团队最先完成了任务。提前完成任务目标,对吕奎元来说似乎是“家常便饭”,在西藏他所参与的工程项目均提前竣工,并超前完成了预期目标,先后收到了当地多家业主单位发来的感谢信。
一条主干道 连通皖藏心
“还是这个施工团队好,进度快,对我们商铺影响也小”。在山南市的理发店、早餐店,吕奎元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收到当地乡亲们的“点赞”,每到此时,他的心里就会多几分踏实。
2021年,他第一次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山南市贡布路扩建工程,带着18个年轻人一头扎进项目一线。山南市贡布路是当地居民进出城的主干道,工程需要将这一道路由四车道变为六车道,施工过程中交通疏导压力大,安全管理难度高。怎么高效完成道路建设,避免影响当地民众生活?吕奎元打算从“创新”入手。传统切割设备不仅切割不彻底,而且会破坏原有板块,在现有大型切割机的基础上,吕奎元和同事们合作开发了一种创新式的混凝土切割面植筋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新发明装置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操作,节约人力成本,还保障了操作效果,最终,他们只花费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建设完成了这一项目。这一发明专利目前已提交专利网等待实审提案。
“工作之余,我一直在努力补齐理论上的‘短板’”。吕奎元于2018年取得长安大学道路桥梁工程与渡河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并在工程一线和同事一道学习、实验、总结,研究新工艺、新工法,个人及团队先后获授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2项,申报省部级工法5项。
除了在工程上避免影响当地民众,吕奎元及其团队还长期在“生活”上帮扶当地困难群众:帮助解决特困户对口帮扶工作,代表企业开展“皖藏一家亲”活动,慰问困难群众,捐赠物资......在项目团队的培养下,已有两位藏族青年成功“上岗”投入工程建设,自主承包劳务工作,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每年藏历年,他们还会带一些礼物来,跟大家伙儿一起吃饭唠嗑,相互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吕奎元笑着说,“我将青春献给了西藏,西藏也将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充实的人生送给了我。”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