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白萝卜蹲。”4月11日,在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一小学的运动操场上,五(2)班的40多名学生正在班主任陈晓红的带领下,在学校运动场地做着“萝卜蹲”游戏,这是该校大课间的一处场景。“这个游戏很有趣,手、肩、腿等关节都得到了锻炼”,该班学生宋佳玟开心地说。
到操场上嬉戏玩耍,在走廊里眺望远处,与身边的小伙伴谈笑风生......2025年春季新学期伊始,迎江区教体局采取“一校一策”方式,要求全区中小学实施15分钟课间时长,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校内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通过让学生玩起来、动起来,真正做到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科学规划 让小课间趣味生动
从新学期开始,迎江区各中小学课间铃声的节奏悄然发生了变化——课间休息时间从原本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在不影响上下学的时间前提下,多出的5分钟怎样安排?迎江区的做法是盘活学生的在校时间,对课表进行合理优化重组,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课间活动。
“若将部分40分钟课程微调为35分钟,每天可释放出20分钟课间增量。”华中路第三小学教导处主任陈芳的笔记本写满了算式。在她的倡议下,学校提出“时间积木计划”,即重组部分课程时长,确保语数英教学质量的同时,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并嵌入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该校也成为迎江区第一所推出课间15分钟新课表的学校。
时间虽然有了保证,但课间活动怎样开展才不流于形式?华中路三小的数学教师带头设计“几何跳格子”,语文教研组创作“古诗接龙皮筋谣”,美术教师对地面游戏区域进行了彩绘,音乐教师则自编《节气歌》皮筋舞......部分班级教师还和家长、学生一起,将废旧物品改造成课间游戏用品、环保收纳箱等,为课间活动提供各种便利。
随着课间15分钟全面铺开,迎江区各学校也因地制宜,对课间安排进行自主优化调整。四照园小学在地面精心绘制“声母跳一跳”“节气跳”等趣味游戏图案,吸引学生们蜂拥而至;新安置的摸高器更是让不少经过的学生纵身跃起,挑战极限。华中路第一小学在走廊设置了“成语接龙”地贴,在楼梯安装“数字跳格”,在墙面设计“科学谜题墙”等,吸引学生走出教室,在趣味游戏中增强体质和培养思维。
“每到下课铃声响起,走廊上跃动的身影、操场间清脆的笑语,在春日的微风中交织成欢快的旋律”。滨江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蒋海洋介绍说,自实行课间15分钟新作息以来,校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的笑脸。他们利用课间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师生们纷纷反映,快乐大课间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创新内容 让大课间丰富多彩
除了严格落实课间15分钟,迎江区各学校还从提升学生的运动质量出发,根据自身实际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
每天早读后的30分钟大课间,双莲寺小学的操场就变成了“体能训练营”,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学生们先后完成黄梅戏操、啦啦操、原定跑、跳绳等组合练习,各班班主任和专职体育教师则全程进行跟练。
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袁野介绍说,“看似简单的体育运动内容,其实也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体育教研组自行分析后拟定,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日常锻炼中不断增强体质。
在以“健康育人,育健康人”为特色的健康路小学,进一步构建了“课间运动+大课间专项+体育课程+课后拓展”的全链条体育育人体系,推出晨间30分钟“阳光运动”和双季分轨式大课间专项 ,不仅将传统课间操升级为复合型活动模块,还拟于秋冬季开展“绳采飞扬”活动,春夏季进行“数字体能闯关”,最大程度确保每个学生的每日运动量达到教育部标准。
“我们以黄梅戏韵律操、奥林匹克健身操为核心,融入绳梯敏捷训练与手指放松操,秋冬季叠加跑操环节。”健康路小学港青路校区执行校长介绍说,学校装备了“智慧操场”,通过无感人脸识别来实时计算学生运动数据,经科学测算运动负荷,将确保30分钟内实现心率提升与趣味性平衡。
除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迎江区学校还在课后服务中引入特色体育项目,让学生享受到个性化的运动快乐。作为安庆市“游泳进校园”试点校的滨江实验学校则建成安庆城区首个校内游泳馆,将游泳课写进了课表,每周保证每个班至少有90分钟时间上游泳课。绿地实验学校将射击、击剑等项目列为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
多元保障让新课间高效落实
为保证大小课间的顺利开展,迎江区教体局不仅将其作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环节,还将其纳入责任督学督查重点内容,建立运动督导评价机制,让体育工作评价更有可操作性。
而对该区学校来说,15分钟小课间和上下午30分钟大课间的实行,不仅需要上级教育部门的引导和监督,更需要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加强多方协同监督。
健康路小学在持续探索“游戏化+数字化”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基础上,一方面严格落实“体育课课时保障机”,每周开设四节基础体育课,另设一节拓展课,同时制订“体能成长云档案”,家长可以在班级钉钉群同步查看孩子每日运动数据,实现体育运动家校协同监督。
“我校将每天一节体育课编入课表并公布在教室,明确不得以课后延时服务等替代,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华中路第一小学教导处主任陈超介绍说,学校还鼓励家庭制订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活动计划,同时每年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向家长通报,欢迎家长提出体育锻炼建议。
在华中路第三小学,德育处以轮值方式,培训并安排了30余名“红领巾课间安全督导员”成为同学们课间文明游戏的守护者。该校401班学生潘潇飏就是其中一员。“当发现有同学在走廊奔跑打闹,我们会用定制的手势提醒”。作为学校“少年小交警班”的成员,潘潇飏演示交警常做的停止手势,手腕翻转间颇有交警指挥风范。
“从10分钟到15分钟的跨越,本质是从时间管理到成长关怀的跨越”。迎江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局长施爱国表示,迎江区将立足省级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创建,进一步提升辖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质量和内涵,让更多学生在运动中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童年。
跳绳
课间操
跳房子
手指游戏
(方迪、记者徐徐)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