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浸染处,光影述华章。4月22日下午,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以“‘阅’见那时风景,‘读’享这时成长”为主题的读书周成果展演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活动依托“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联体阅读生态体系,分年级开展主题阅读实践,融合文学、艺术、科技等多学科视角,最终以多元形式进行集中展演,让文字跃动在舞台上,展现了淮三小学子们对经典的深度思考与创意表达。
金色童谣润童心
从四季美景到可爱动物,从夏日趣事到自然风物。一年级的小朋友用童言稚语诵读金色童谣。
《小老鼠上灯台》欢快的节奏逗乐了全场的观众,《天上的小白羊》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来到了天上的“牧场”,《四季》让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和和小朋友们说话,将四季之美带入会场......
“阅”享童谣,悦动童年。台上台下齐欢诵,童声笑语展新篇。
妙口生花语连珠
“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四组“善辩”的二年级同学来比赛,把让人舌头打结的绕口令说的既顺溜又好听。脆生生的童声让“炮兵”和“标兵”各走各路,“喇嘛”和“哑巴”握手言和。观众们“轻鼓掌,重鼓掌,轻重有致鼓鼓掌”。
台上,同学们妙语连珠,展现出非凡的口才与记忆力;台下,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与喝彩。绕口令的韵律与节奏,如同跳跃的音符,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
趣味故事说智慧
跑跑停停的兔子跑不过持之以恒的乌龟;头号“粉丝”叶公被“偶像”龙吓个半死;“幸运”的樵夫捡到撞死在树桩的兔子,却险些饿死;宋人相信“聪明”的儿子,却怀疑好心的邻居。三年级的孩子用将故事表演得活灵活现,结合经典诵读把故事里智慧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个人。
这些经典寓言的演绎也感染了小观众们,故事的魅力和智慧的力量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们成长的道路。
追根究底寻答案
四年级将《十万个为什么》阅读与科学教育结合,瞧,“小博士”们把舞台变成了科学实验室:水的“神奇魔法衣”让它在荷叶上快乐舞蹈;酵母的“小泡泡”让面包馒头松软可口;蝙蝠的“睡袋”倒吊在“天花板”上......看,每个班“小博士”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精彩的实验解答着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现场的小观众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被带入科学的奇妙世界。他们时而惊叹,时而沉思,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
名著汇演承文化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五年级的同学用精彩的表演带领观众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品读精彩故事。用“红楼春趣”众人放飞的老虎风筝、美人风筝和孔明风筝引出“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四篇名著故事圆融一体,妙趣横生。
扎风筝、画彩绘、做金箍棒......自制的道具展现了学生们的十八般武艺,阅读与艺术的结合,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校长程朋军在致辞中强调:“阅读是终身成长的脚手架,当“四大名著”遇上艺术,当阅读经典碰撞科学,读书,便不再是孤立的文字解码,而成为联通世界的认知枢纽。”
映月四月读书时,书香雅韵浸童心。淮三小映月校区用这场跨学科的读书展演印证:真正的阅读教育,是让经典化作照亮现实的火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书页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系。
□ 方天皓/文 陈新茹 刘冬梅/图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