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濉溪县实验小学举行2025年安徽省少先队课题《古琴文化传承与少先队阵地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濉溪县教育局、团濉溪县委、濉溪县文化馆等相关单位专家及校领导、课题组成员参会,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与少先队教育的创新融合。
濉溪县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周文娟在致辞中强调,将古琴文化与少先队思想引领相结合,既是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德育模式的有益探索。学校将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随后,课题主持人、濉溪县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张奇志全面阐述开题报告,从文化传承使命、古琴育人价值及少先队阵地建设需求出发,剖析了当前古琴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明确课题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涵盖融合策略匮乏、育人路径不完善、资源整合不力及师资素养待提升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研究内容,包括阵地建设、育人路径建构、跨学科资源整合及辅导员素养提升等,展现了课题研究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濉溪县文化馆馆长、嵇康琴馆馆长李俊民作为课题组成员代表发言时介绍了过去一年濉溪在古琴之乡建设中取得的成果。针对课题研究,他提出探索"非遗传承+红色教育"融合模式,开发研学项目,编写《琴梦家园》读本,塑造"濉小琴"文化形象,构建专业师资库,并利用现代技术推动家校共育。李俊民强调,该课题标志着古琴传承从"小众技艺"转向"大众育人",将助力打造"嵇康故里・琴韵少年"品牌,为全省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示范。作为文化馆馆长,他承诺将全力提供场地、资料和师资支持。
随后,与会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深度审议。专家们充分肯定课题选题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认为其紧密贴合国家文化传承战略与少先队育人目标,创新点突出。
团濉溪县委书记周开济对课题研究提出指导意见。他强调,课题应紧扣古琴文化传承主题,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研究站位,紧密对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等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确保研究方向的政治性与引领性。周开济指出,研究过程中需深化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让少先队员成为文化传承的主动参与者。同时,要注重成果呈现的系统性与可视化,清晰展现少先队员在文化认知、实践能力、价值塑造等方面的成长轨迹,切实体现古琴文化传承与少先队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提升。
教研员吴彬老师建议强化理论支撑,构建古琴文化与少先队价值观的契合框架;教研员倪本芹老师提出聚焦政策背景、细化问题链;濉溪县教育团工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高升则强调,应充分挖掘古琴文化在家庭育人中的独特价值,将古琴艺术蕴含的"中正平和"精神内核与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有机结合,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濉溪县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韩梅在总结发言中也肯定了课题价值,同时要求课题研究要聚焦育人实效,形成可推广经验。
课题组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以系统性研究推动古琴文化与少先队活动的深度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育人活力,为全省少先队工作提供"濉溪样本"。
李俊民在发言中强调:"古琴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少先队是红色血脉的传承阵地。此次课题不仅是学术探索,更是文化使命。期待通过各方合作,在琴弦的震颤中唤醒文化记忆,在少先队的旗帜下培育时代新人。”(张奇志)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