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不少整车企业,但我的首选还是江淮汽车”。孟琰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于2022年加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的整车控制部门,他坦言,“教材里所学的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无法直接运用到工程实践当中来,同时缺少一个可以深入学习并施展自己的平台,而江淮恰能给年轻人广阔的成长‘舞台’”。
如果说电机和电池技术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硬件价值,那么电控技术则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软实力,也将帮助电机和电池发挥出最大的硬件潜能。在江淮汽车,作为车辆“大脑”的新能源整车控制部门,37人的团队平均年龄仅25岁,其中“0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
“会不会有代沟?”
“不但不会,我反而觉得可以优势互补。”整车控制部门负责人任珂回答道,“电动汽车本就是新事物,年轻人的想法很新奇,他们往往更懂年轻消费者的想法,我们老同志更有经验,双方能够更好地把‘好点子’转化为‘好产品’。”
公司是学校 岗位是课堂
据孟琰了解,部分车企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会局限于较狭窄的范围,而他作为新人,在江淮汽车却能够接触需求对接、分析、软件开发、测试等过程。“对于我负责的内容,我能够了解上下游所有的情况,这对我的全面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成本去培养新人,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孟琰说。
作为曾经的应届毕业生,部门“元老”张希也颇有感触。“在外界看来,我们可能只是玩玩,没打算自己生产电动汽车”。2009年,江淮汽车从传统燃油车的动力研究院中抽调部分人员组成电动汽车研发团队,刚大学毕业的张希也加入其中,成为团队中最早的一批员工,她介绍道:“这是个新赛道,公司几乎没人有经验,也没有案例可以借鉴,全行业都在摸索。”
2009年底,江淮汽车第一台电动汽车样车调试,新能源全体员工都围住车,盯着供应商的电脑看他们调试整车控制器——VDC(整车域控制器)的前身。“那时候的整车控制器很神秘,调试人员修改几个参数,架子上的车轮就转动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一脸羡慕。”张希回忆道,“跟着供应商学,跟着国内外专家学,跟着高校教授学,公司尽可能地满足我们学习需求的资源保障,团队的成长有目共睹。”
而今,独立自主开发的VDC已从最初单一的驱动控制演变到扭矩安全、整车一体化热管理、电池管理等“超级大脑”的责任。在张希看来,这就是大伙提交的答卷。
“江淮汽车更像是一所学校,它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任珂举例道,公司每周会有四小时的专项学习时间,授课人员有专家,也有行业前辈,授课内容有专项技能,也有行业探索。此外,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无论是智力支撑还是人才培养,都有稳定而强大的资源。
部门培训学习
到黑河市进行极限环境测试
“钻”“痴”“迷”
采访前,该部门的部分员工刚从新疆吐鲁番回来。
“我们要趁着中午最热的时候驱车工作,挑战极限环境测试。”任珂介绍道,“暴晒过后,车内最高温度可以达到90℃,人体头部感受温度至少也有60℃。以空调控制功能为例,我们要让乘员舱迅速降温,同时也需要兼顾驾乘舒适性和车辆行驶里程。”
去年冬季,工作人员曾前往辽宁省沈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河市等进行低温测试。孟琰回忆道,他们三人一车从我省合肥市驾驶钇为3(江淮新能源汽车新车型),一路向北开始了冬季低温标定的征程,历时3天,途经山东、河北、天津,总共1600千米抵达标定的第一个目的地辽宁省沈阳市。在这三天的过程中,他每日坐在副驾驶抱着电脑实时监控车辆在道路运行过程中的性能表现,每晚入住宾馆还需对白天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分析闭环白天发现的问题,调整软件策略,优化乘员舱在冬季运行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为了更好地验证车辆的低温性能,他们需要在凌晨工作,此时气温低于-20℃。“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车辆需要挑战的极限环境。”孟琰说。
“我们一般很少坐在办公室,人是分散在车上的”。谈及日常工作状态,张希用了一个词——“钻”。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很激烈,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经常能看见一伙人围在一起讨论问题,一旦遇到新的挑战,大伙都很默契地不想让难题“过夜”,每次攻坚克难的过程确实令人记忆犹新。
“任珂就是个典型。他刚来的时候还是个青葱小伙,如今才34岁的年纪就已经头发花白,每天不是泡在试验室就是在台架上,对待工作好像有点‘痴’,仿佛工作以外的事都与他隔绝。”张希说,“那些年轻人就更是了,每天一起上下班,路上都能听到他们在讨论工作,感觉他们的‘电量’特别足。”
攻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测试车辆前舱线束电气功能
实力与底气并存
“仪表安装到车上准备上电时,心里很紧张,怕它没有反应。”张希开发的第一个CAN控制器是基于江淮首款电动汽车仪表改款,她至今都记得当时的场景,“等到上电仪表上的电量表指针转动并指向正确位置时,心情顿时激动又高兴。”
以往,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都由供应商研发提供,如今,她负责的CAN通讯的全场景应用,均可实现自主开发。“未来整车通讯可能会演变为CANFD和车载以太网,因为拥有了CAN通讯开发从无到有到可靠的底气,面向下一代车用通讯开发我们无所畏惧。”张希说。
2022年是让电动汽车行业“头疼”的一年。芯片供应紧缺,即便花费百倍的价格也未必能拿到货。为满足市场需求,任珂在部门内部成立了芯片替代攻关小组,在保证产品功能性能的前提下,开展控制器的芯片替代开发,累计完成29种替代芯片的选型、测试和验证等,同时开发可以兼容所有芯片的整车域控制器软件。同时为响应国家号召,任珂带领团队积极探索芯片国产应用方案,自主开发一款芯片国产率74.4%整车控制器产品和国产率83%的电池控制器产品,为后续控制器国产化替代奠定基础。
“很多新车因为缺少芯片停滞在生产线,看到因为我们团队的努力,车辆顺利生产交付,那一刻觉得特别自豪。”任珂说。
2007年以来,江淮电动汽车坚持迭代研发,历经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了领先的三电核心科技。其中电控作为三电核心之一,坚持自主开发关键核心控制器软硬件的路线,以域控为指导思想,开发两代“电控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
到目前为止,该部门累计被授予发明专利119个、实用新型专利133个、外观设计专利26个。累计发表论文23篇,获得省级奖项9项。
“经历这么多的产品迭代,增加的不仅有我的白发,还有我们创新的底气。”任珂说。
整车控制部门全体“舞者”
本报记者:黄慧
责任编辑:丁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