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间,2023年的进度条已拉满。回头望去,一帧帧的影像,从清晰到模糊,再幻化为独特的印记,嵌入茫茫时光的记忆长河中。
拉开我与《安徽青年报》的那一帧,记录的是持续学习带给我的力量。
犹记得6月初恩师张秀礼将《安徽青年报》的约稿信息发给我时的纷飞思绪与踌躇不定。对于我来说,《安徽青年报》是仰慕已久的平台。学生时代的我曾手捧那一页页带着墨香的纸张,品读那些文字,从中汲取营养,丰盈内心。那一刻,我不敢肯定自己能否写出锦绣文章或是出彩的通讯稿件以胜任这份新的工作。张老师爱阅读,尤爱写作,精于文字工作,他一直践行着“阅读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受其熏陶感染,他身边的同事以及我们一批后辈晚生也都利用闲暇时光去阅读并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撷取小事里蕴藏的真情实感”是读张老师的文章带给我的启发,于是,有了我第一篇见报的文章《深夏,寻一场遇见》。
《安徽青年报》见证了我的成长。这份通讯员的工作,为我提供了学习进步的契机,我带着一颗赤诚之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为教育发声。探寻感人的教育故事背后的温度,享受在变动中寻找不改教育初心的感动,在字斟句酌中传播教育的情怀。亳州的教育工作者在默默耕耘,无私付出,我有义务为他们坚守,赓续这份初心。
时间有记忆,岁月有生命。《安徽青年报》中有教育人最真实的奋斗史。栉风沐雨六十八载,她在代代传承中历久弥新。作为报刊通讯员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当不负使命,砥砺前行,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点评:从基层学校到局机关锻炼,她勤学好问,进入角色快;从教学一线到信息写作,她善于钻研,工作上手快。她负责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政务信息约稿的撰稿工作,心中有责任,下笔见精神。这一年,她的爱岗敬业,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教育人身上的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责任;这一年,她以精炼的语言、朴实的文字、新颖的版式,为亳州教育留下了美好的记录。她,就是整天笑意盈盈的马晴。
——亳州市教育局宣教中心主任 张秀礼
(亳州市教育局宣传中心 马晴)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