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行驶在池黄高铁太平湖特大桥上。(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肖本祥 摄
1月1日,游客在黄山市黟县宏村游览观赏冬景。本报通讯员 许家栋 摄
1月5日,G99次列车从黄山北站驶出,约5个半小时后直达香港,黄山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个高铁直达香港的城市。
高铁时代,让许多中小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拥有了无限想象的可能。对黄山市来说,高铁旅游刚刚破题成势,期待走向大开大阖的境界。
半天穿越大半个中国
——所有县(区)通高铁,开启交旅融合新时代
高铁的启航,重塑了人们的时空观,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
2015年6月,合福高铁开通运营,黄山市有了通往大山之外的高速列车,与往昔的“绿皮车”相比,相当于“小轿车”替代了“拖拉机”。
从2018年12月杭黄高铁通车,到2023年12月昌景黄高铁通车,再到2024年4月池黄高铁通车,人们发现,大山里的黄山市,不经意间长成了“米”字形的高铁网络,半天可以穿越大半个中国,实现了“千里之行一日还”。
“到2024年底,黄山市已建成运营6个高铁站,高铁里程达287.9公里,实现了县域高铁全覆盖、所有区县通高铁。”黄山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庆文告诉记者。去年10月,宣绩高铁通车运营,串联起合安、商合杭、杭黄、昌景黄、池黄高铁,黄山到南京方向的直达高铁告别了大半径划圈的“绕道”历史,黄山市通往上海和长三角省会城市的最快时间均在2个半小时以内。
据黄山北站站长姚椿树介绍,杭昌高铁黄昌段开通运营一年来,黄山市境内黄山北、黟县东、祁门南3座车站累计发送旅客超380万人次,其中黄山北站发送旅客近25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6700人次,是该线(上铁集团管内)3座车站中旅客发送量最高的车站。
对旅游城市来说,现代化交通是旅游业乃至城市发展的命脉。高铁时代的到来,给黄山市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根据黄山市文旅部门预测,2024年,黄山市游客接待量超过9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超过840亿元。而在未通高铁的2014年,该市游客接待量4165.1万人次,旅游总花费354.4亿元。
10年间,黄山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花费翻了一番多,固然有诸多主客观因素,但高铁的加持无疑是最大的助力之一。
依据新经济地理学观点,高铁作为一种卓越的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区域的可达性,从而促进空间均衡。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高铁带来的虹吸效应和辐射效应。
对文旅资源丰富的黄山市来说,高铁激活了潜在旅游市场,引流作用明显,但游客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何进一步做好“快旅慢游”文章、变流量为“留量”,还得花一番心思和工夫。另外,高铁网络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加快了资金、产业、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流动,但人的流动快于物的流动,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积极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要素辐射转移,也需要进一步创新破解。
全要素接轨“超级环线”
——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也要优化服务供给
2024年6月,随着池黄高铁的开通,上海至上海虹桥的超级环线高铁投入运营,停靠长三角三省一市21座车站。从此,“轨道上的长三角”新增了一条环形走廊。
有人戏称,如今长三角铁路平均每天有超过200万人次乘坐,相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
1月5日,全国铁路正式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其中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列车迎来双向开行,成为此次调图中最大亮点。据了解,这条升级后亮相的“超级环线”全长约1320公里,如一条巨龙般穿梭在沪苏湖、合杭、杭昌、池黄、宁安、京港、宁蓉等多条高铁干线之间,旅客只需约8.4小时就可逛遍长三角。
记者注意到,相对于四通八达的“外循环”高铁网络,黄山市接轨高铁的“内循环”系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坐落在黄山市中心城区的黄山北站,是长三角重要高铁枢纽之一,2024年,日始发列车有20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1061.97万人次。
目前,黄山北站开通了通往屯溪区、徽州区、休宁县三地城区和黄山风景区南大门的12条公交线路,但除黄山风景区外,没有直达其他主要景区景点和屯溪国际机场的公共交通。另外,黄山北站与屯溪中心城区的车程约40分钟,游客和市民出行不便。
据黄山铁投公司提供的数据:2024年,坐落在黄山区的黄山西站到发旅客64.4万人次,黟县东站到发旅客59.2万人次,祁门南站到发旅客39.8万人次,而歙县作为黄山市人口最多的县,且拥有歙县北站和三阳站2个高铁站,合计到发旅客仅54.29万人次。
高铁旅游是一种全要素、全业态、全过程的旅游生态体系。到达旅游目的地后的可进入性,无疑是影响游客选择“用脚投票”的重要因素。
有业内人士认为,增强游客吸引力包括产品和服务两方面。总体来看,黄山市近年来着力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在创新旅游产品和业态方面发力较大,但在服务供给方面稍显不足。黄山市各地高铁站旅客到发“成绩单”的不均衡,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不同地方对高铁旅游的认知度。
2024年12月,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文旅部门依托近年来评选出的100座“高铁旅游小城”,推出“四季主题榜单”和“十大主题线路”,再次释放出引导发展“高铁+旅游”的明晰信号。
其实,黄山市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高地,在高铁旅游方面持续发力,既是发展趋势,也是现实选择。
创新机制打好“组合拳”
——借助政策利好,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2024年12月17日起,我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我省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在此次新增口岸之列,过境免签人员停留活动区域为全省。
黄山市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但入境旅游一直是短板。2024年前11月,该市接待入境游客仅17.34万人次。
据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航班时刻表,目前该机场冬春季航班仅为黄山至北京、深圳、厦门、西安、香港和曼谷等6条航线,每周32班。记者查询发现,去年7月,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航线曾一度增至17条、航点增至20个,每周92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黄山市去年对当地航线奖补政策亿元以上。
航线航班的增减,有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叠加,但一个重要因素是高铁的冲击。
如何利用民航和高铁优势互补来促进黄山的旅游发展?有业内人士建议,入境旅游市场以民航为主,抢抓国家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的机遇,加大国际旅游市场促销,加大国际和地区航线奖补,优化通关服务,争取恢复和开通黄山至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包机,同时发挥高铁、高速公路路网优势,主动对接周边入境口岸,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国内旅游市场打好“公、铁、机”组合拳,形成短途以自驾为主、中程以高铁为主、远程以民航为主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当下,黄山市尤其要利用好免签口岸、高铁直达香港等优势,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同发力的旅游格局。
“对大多数游客来说,高铁以其速度、品质、网络等特征,满足了高品质旅游需求,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首选。”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燕介绍,今年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黄山北站日均开行列车由之前的198列增至250列,进一步拓宽了黄山市的对外交通通道。
高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高铁+旅游”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旅行选择。程燕表示,黄山市文旅部门将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浙闽赣(黄衢南饶)花园城市联盟、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等合作,配合铁路等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定期票、计次票等高铁旅游产品,推出“高铁+景区”“高铁+自驾”“高铁+酒店”“高铁+美食”等组合产品,让“长途游”变成“周末游”,让“观光游”变成“度假游”。
■ 本报记者 吴江海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