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安徽青年报官方网站 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安青网>安徽网事 >正文

青春志愿行 温暖回家路

2025-02-07 11:29:29   来源:安青网

自1月14日“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开启以来,千余名“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引路、讲解,帮助困难群众提行李重物......“志愿红”出现在宿州市车站的每一个角落,为游子们送去冬日的温暖。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大学生志愿者,聆听他们的志愿故事。

“您好,请问需要帮助吗?”这是蚌埠医科大学学生黄亚鹏在高铁站做志愿者时,每天重复无数遍的话。

起初,他内心满是紧张与羞涩,面对行色匆匆的旅客,不太敢主动搭话。但看到一位提着大包小包、满脸焦急的大妈四处张望时,我硬着头皮走上前。当黄亚鹏帮她把沉重的行李搬到候车处,听到那声带着乡音的“谢谢小伙”,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紧张感也消散了许多。当有残障老人需要帮助时,他也伸出援手,推着老人出站,换来一句“谢谢”,黄亚鹏知道这场爱的接力已然延续。

在人流如织的候车大厅,黄亚鹏学会了眼观六路。帮旅客提东西看行李,帮老人看车次。碰到赶时间一路小跑的年轻人,他迅速指明检票口方向。

一天下来,腿像灌了铅,嗓子干得冒烟,可看着井然有序的车站,听着旅客们的一声声感谢,疲惫感荡然无存。“这次志愿劳动,让我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见识到生活百态,也懂得付出带来的快乐无与伦比。未来,我愿在更多地方播洒这份温暖。”黄亚鹏说。

董硕,是安徽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曾在泗县新冠疫情期间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获志愿者纪念证书。在泗县2025年春运“暖冬行动”开展后,董硕第一时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主动前往泗县汽车站,参与登记信息、秩序维护、便民服务、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总志愿服务时长64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并肩作战。

董硕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旅客,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独自返乡的老人。她随身的行李不多,却又沉甸甸的。一个包、一个盒子和一只沉重的蛇皮袋,就组成了她返乡的行李。我从进站口接到她后,她就不停地跟我说谢谢。当我一路陪伴老人检票上车后,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谢谢你。你和我孙子年纪一样大,这一路上都在陪着我,就好像我孙子在陪着我一样。’她的感慨让我明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既为‘老乡’传递了温暖,也给自己收获了关怀。接下来,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当我决定参与砀山县温暖回家日志愿服务时,内心满是期待,渴望能为归心似箭的游子们出一份力。”谈及寒假期间的志愿服务,仙桃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李昌育感慨道,“真正投身其中,这段经历给我带来的触动,远超想象。”

“活动启动仪式当天,我和有共同目标的同学早早的赶到现场。我们大多数是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尽管我们不知道要面临什么挑战,我们坚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好。”李昌育感慨道,冬日清晨的寒风凛冽刺骨,却丝毫没有削减大家的热情。大家迅速分工,有的负责引导车辆停放,有的在出站口等候,准备为旅客搬运行李。

在出站口,李昌育遇到了一位提着大包小包的老人。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一看到我们志愿者,眼中立刻有了光彩。李昌育赶忙迎上去接过老人手中沉重的行李,陪他慢慢走向等候区。交谈中得知,老人在外地辛苦打拼了一年,就盼着能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送他上车后,老人那质朴的笑容和连声道谢,让我心里暖烘烘的,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意义非凡。”李昌育说。

“有幸成为这场‘暖冬行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这忙碌的车站里,为大家送去一丝温暖,感觉很有价值。”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潘子豪细细回忆。

当看到有人拖着沉重的行李艰难前行,他赶忙上前,接过行李,微笑着说:“我来帮您!”,看着他们如释重负的表情,潘子豪心里满是温暖。在候车区,潘子豪提着热水壶,为乘客们倒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茶香氤氲中,大家的笑容更加亲切。遇到排队时有些拥挤的情况,他会及时上前维持秩序,引导大家有序候车。见有人在售票机前面露难色,他便主动上前,耐心讲解操作步骤,帮着选车次、定座位,顺利出票后,看着他们如释重负的笑,潘子豪心里也暖烘烘的。

“虽然忙碌,但每一次乘客的道谢、每一个感激的眼神,都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个冬天,因为这场行动,因为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善意,变得格外温暖。”潘子豪说。

    责任编辑:李志慧

    今日古诗词
    免责声明: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