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蜀山湖大桥,一座半岛在雾气中渐现轮廓。数座古朴建筑在高大的梧桐树与香樟树映衬下,精巧而静谧。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刚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
1月20日,素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创造了“亿度千秒”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距离实现聚变发电又近一步。
“EAST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及时检查装置、收集数据,为下次实验做准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徐立清向记者介绍,“在节假日,科研人员也坚守岗位,监测装置运行。”
在真空技术实验室,记者看到控制大屏下,数台电脑时刻不停运转。科研人员坐在电脑旁,不时留意房间角落的警报器。每到整点,他们便在表格上记录电脑系统内各项分析数据。从当天早上8点上班,到第二天早上8点换班,一天记录24组数据,从内真空、外真空、传输线、阀箱等关节点位的气压数据,到内冷屏、外冷屏、超导磁体等器件的温度数据,纷繁复杂的表格见证了实验成功背后的辛勤付出。
“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完成水冷管道排水、烘烤第一壁等操作,并持续监测真空室内分压的变化,判断烘烤管路的气密性。”高级工程师王雅婷刚完成数据抄录。她向记者展示厚厚一沓EAST真空运行实验数据记录表。
为保证装置处于良好状态,类似这样的工作也贯穿了整个春节假期。“付出是值得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左桂忠说,作为真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在这里工作了12年,从30秒高约束模,到现在1066秒高约束模。在这数百万个器件组成的大科学装置里,也有他的心血。
EAST建成运行以来,等离子体运行次数已超过15万次,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先后跨越60秒、100秒、400秒等重大里程碑。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坚持开放共享的建制化管理模式,始终不断向新突破,挑战极限。截至目前,EAST已拥有专利近2000项。左桂忠说:“今年我们将会对EAST进行改造,我们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套连续低温弹丸注入系统,有望在开展高密度实验时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