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阳市颍东化工园区,高约10层楼的“航天炉”格外醒目。这个“巨无霸”就是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2000吨级半废锅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每年能生产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并联产20万吨己内酰胺,年产值12亿元。
“航天炉”看起来高大无比,控制它只需要七八个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数字化成果应用,设备运行效率更高、更精准。”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气化车间主任张洪刚告诉记者。
经过数字化改造,该公司已从传统的化工企业变成了智能化的绿色工厂。“我们的智能工厂建设已经覆盖了生产及质量控制、仓储配送、设备管理、采购、销售、财务、人力等全流程环节。”昊源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孟少林说。
阜阳市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覆盖率。
2024年,阜阳市47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占年度任务125%,累计完成数字化改造1021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69%。培育出9个省级智能工厂和57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昊源化工被认定为省数字化转型龙头典型示范企业。
如果说生产端的数字化改造夯实了产业升级的根基,那么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则为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增添了底气。2023年12月,阜阳市信易贷平台正式上线,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助其快速发展。“平台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政务数据建立金融主题数据库,汇集企业纳税、‘双公示’、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相关数据。在获取企业授权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可使用平台数据,获取企业授信情况,快速完成贷款审批。”阜阳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焦华伟说。
截至目前,阜阳市信易贷平台(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阜阳)注册企业289174家,入驻平台的金融机构共28家,累计上线金融产品366项。累计授信企业59182家,授信总额3374.95亿元,累计获贷企业58489家,放款总额2493.48亿元。
在阜阳软件产业园,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系统与浪潮的云计算平台交相辉映,85家高新技术企业构筑起数字生态圈,数字产业集群的崛起勾勒出未来发展的新图景。
令人欣喜的是,阜阳本土培育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已实现从“技术输入”到“方案输出”的跨越,安徽米乐信息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已经走出阜阳和安徽,安徽河姆渡的智慧农业系统走向全国市场。
数字经济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场景。“阜阳是人口大市,数字经济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阜阳市数据局副局长孙冠奇说。
2024年,阜阳软件产业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营收突破13亿元,增速高达35%。数字经济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阜阳市将深入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等行动,推动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数字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安耀武 李鹏)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