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育人宗旨,2025年寒假,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近千名青年学子奔赴家乡基层,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用青春热情服务民生需求,在医疗健康、文化传承、基层服务等多个领域,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基层锻炼 感悟家乡之美
在政务实践、社区实习和村委会工作中,学生志愿者们走进街道办、政务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整理文件、撰写报告、参与居民议事会,在琐碎中感受基层治理的温度,他们秉持“政务社区展作为,乡村振兴添活力”的理念,积极参与基层事务。来自2024级学前高专3班的干婧婕积极参加明光市“看家乡”活动,为家乡拍摄宣传视频,为了让宣传内容更具吸引力,她带领团队反复打磨视频剪辑和图文排版,作品成功在各大平台引发关注,为家乡旅游业发展助力。2023级检验高专4班学生李欣颜在界首市春晚筹备工作中,不仅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交通疏导等基础保障,更创造性优化服务流程,参与社区全媒体运营,通过策划系列推文,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2024级学前高专1班袁梦茹在2025“濉溪有好物”年货节志愿活动,参与策划线上助农直播,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又让居民享受一站式采购便利,这种兼具专业深度与服务温度的新型志愿服务,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价值。2024级康复高专2班学生陈俊楠在“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青归亭城”2025年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中,通过醉翁亭向大家介绍滁州的新发展和新辉煌,吸引众多青年关注称赞,宣传事迹被滁州日报社发刊报道。志愿者们透过基层实践,感受到了家乡发展的脉搏,为家乡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健康助力 服务社区医疗
该校学子以仁心践初心,以专业护安康,将医学智慧书写在服务基层医疗第一线,他们走进医院、卫生院等岗位,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医生进行病历整理、患者信息登记、提供健康指导等。在沧州市“寸草心”助老志愿活动中,来自2023级保健高专1班的张宏霞在社区为孤寡老人提供康复保健、膳食指导、急救普及和健康宣教,切实缓解老人病痛;2024级检验高专4班汤婧祺在寒假参加了凤阳县人民医院的导诊服务,她值守在缴费、挂号智能终端前,指尖在触控屏上精准点击,面对踌躇的老人,她时而握着老人的手示范操作步骤,时而掏出自己的手机演示支付流程,必要时还架起亲情沟通热线,让远程支付化作传递温情的纽带,志愿者们以专业技能筑牢基层健康防线,让患者在繁琐的就医流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暖冬行动 传递旅途温暖
春节期间,车站成为了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在火车站、汽车站,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青年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该校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团中央“暖冬行动”号召,以青春热情投身春运志愿服务,用暖心行动铺就旅客返乡坦途。在阜阳火车站和汽车东站,2023级护理高专9班康梦云积极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旅客提供问路指引、候车室引导以及进站、出站和中转等服务,热心帮助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自助售票区,2024级会计高专4班田皖云帮助务工人员使用智能购票设备,行李搬运更是在车站的日常。省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巩东旭,凭借扎实的急救技能,顺利帮助一名情况危急的旅客完成转运,并协调使用车站AED设备为患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他们用温暖的服务营造了安全、有序、温馨的出行环境,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勇担社会责任的最佳注脚。
爱心托管 护航童心成长
寒假期间,该校学子化身“爱心家长”为少年儿童提供多维关怀。2023级康复高专1班学生王德高在社区托管服务中创新实践,除常规课业辅导外,更精心策划了写春联、送“福”字等年味十足的文化活动,带领孩子们体验传统书法,并将承载美好祝愿的千余幅春联送入社区家庭。2024级学前高专1班盛文用聚焦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通过家访调研,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业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卢赛威带领团队为困难家庭打扫卫生、改善儿童成长环境。积极联络公益组织募集御寒衣物、学习用品等物资,这群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既充盈知识养分又充满成长乐趣。
敬老爱老 关怀特殊群体
情暖敬老院,关爱夕阳红。寒假期间,同学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带去了欢乐与温暖,他们主动为敬老院打扫卫生,协助医护人员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并记录,同时,用组织广场舞、戏曲欣赏会等文化娱乐活动,让老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在界首市段寨养老院,2024级学前高专2班的卢赛威结识了李奶奶,李奶奶回忆起年轻时为家庭含辛茹苦的操劳岁月,感慨万千,卢赛威静静聆听,从李奶奶质朴的讲述中,深刻领悟到坚韧与乐观的强大力量。交流过程中,卢赛威敏锐地察觉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有着强烈渴望,他们在物质生活得以保障的同时,更需要有人倾听心声、贴心陪伴,这也正是自己此次敬老院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梁婉婉利用假期走访独居老人,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叮嘱老人合理膳食,还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理杂物、收拾庭院。敬老爱老不仅是道德责任,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次耐心的陪伴、一次适老化设施的完善,都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最好践行。
文化传承 赓续中华文脉
历史是文明的记忆,是经验的宝库,更是理解当下、预见未来的钥匙,假期,返乡学子们走进博物馆,成为了一名讲解员,不仅提升了自身讲解能力,更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界首市博物馆,2023级检验高专3班李欣颜为家乡群众进行公益讲解,她用心准备讲解内容,通过深入地学习和培训,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历史的窗口;在凤阳县科技馆,2021级护理初专4班王兰兰同学肩负起了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她从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入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手势,激发了小朋友对科学的兴趣。这群青年志愿者在展台前的每一次讲解、在文物旁的每一段守护,都在续写着科技与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篇章。
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虽已落幕,但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青年学子的服务热情始终未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探索了更多可能。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机制,引领更多学子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在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征程中绽放绚丽光彩!
(通讯员:杨阳)
责任编辑:李志慧